首页 > 军事 > 史海烟云
全民抗敌主动出击,层层设防不动如山
敌后抗战兵法之八:要地防守
http://www.slrbs.com  2015-11-11 10:23:53  新民晚报

 p1_b.jpg (275×172)

冀中子弟兵母亲李杏阁(右)给隐蔽在地道里的伤员送饭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武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但另一方面,敌后抗战必须有稳固的根据地作为依托。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强调,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而为了保持根据地,敌后武装有时就必须对一些重要设施和驻地进行坚决的保卫战,这些战斗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根据地能否巩固,意义同样不容忽视。

  依托地形,坚决固守

  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对装备不佳的敌后武装而言,有利地形是其用于削弱日军火力和机动优势的重要手段。在良好地形的基础上,我军还会进一步构筑坚固而巧妙的工事,进一步加强地形方面的优势。

p2_b.jpg (305×180)

新四军在父子岭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

  黄崖洞位于山西黎城以北45千米处的深山里,海拔1600多米,四周悬崖峭壁,沟壑纵横,进入黄崖洞的道路是在山壁上凿出的栈道,两面都是深达百余米的绝壁和蜿蜒曲折的山涧,易守难攻。1939年7月,八路军在此设立规模庞大的兵工厂,并利用周围地形修筑完备的工事,光各种堑壕便长达9000余米,隐蔽部和碉堡190多个,明碉暗堡间形成交叉、直射、侧射、仰射、俯射的火力网。1941年11月,日军动用一个旅团的兵力强攻黄崖洞,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依托地形节节抵抗,歼敌1000余人,粉碎日军破坏兵工厂的企图。此战,敌我伤亡比达到6∶1,“开创了中日战况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

  抗战期间,八路军进行了旷日持久的黄河河防作战,充分利用黄河天险,或击敌于东岸渡口,或击敌于航渡中,使日军无法进犯陕北。1938年3月,日军第26师团2000余人进占保德后,直扑神府渡口,企图强渡黄河。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6团第3营在黄河西岸应战,不但猛烈射击敌船,还派出迂回部队渡过黄河,在东岸袭击日军侧后,迫使其放弃渡河。1939年5月初,日军第20、37师团2000余人分两路向警备第5团第3营一个连、凉水岩第2营两个连的防区进犯。5月6日拂晓,日军占领河东阵地,继而在飞机掩护下渡河,八路军依托工事还击。激战三日,筋疲力尽的日军被迫退回出发阵地。

p3_b.jpg (292×180)

八路军东渡黄河

  层层设防,逐次退守

  毛泽东多次强调游击战争的指导原则是保持部队的主动性和灵活性,“灵活地使用兵力,是转变敌我形势争取主动地位的最重要的手段”。即便是相对固定的要地防御战,我军也往往采取层层设防、逐次退守的方式,减少日军发挥优势火力的机会。

  1940年10月初,日军第15、116师团各一部和伪军向皖南进犯,企图摧毁新四军军部驻地云岭,占领繁昌、南陵、泾县、青阳等县城。当时保卫军部的只有老一团和三团少数部队,而新四军军部的可用之兵也只有特务营下属三个连,其余都是机关人员。

收藏文章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