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顶上的阿南达和甘?巴度尔把长达60米的绳梯放下来,垂到石壁脚下,然后扔下一只燃烧的火把。这是预定的信号,表示上面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
下面该纳卡尔出场了。他仔细地思索了接下来的每一个步骤,考虑着种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对于这种高危险的工作来说,哪怕是小小的失误也可能会导致死亡,缜密的心理准备与物质和体力准备一样,都是极其重要的。纳卡尔稍稍有些紧张,不过,很快他就恢复了平静,因为他知道,保持镇定是最起码的成功条件。
这是一项需要依赖体力和身体技巧完成的工作。纳卡尔的装备除了一把锋利的弯刀、一只火把和一根竹枪之外,只有一张戴在头上的防蚊网,用来躲开野蜂那有毒的尾针。即使是这张网,也是几年前一些外国旅游者送给他的,在此之前,他没有任何防护设备,那时候的猎蜜更是艰难。
在纳卡尔下去之前,阿南达向空中抛洒了一点米,祈求各方神灵的保佑。但纳卡尔心里很清楚,真正能够保护他的只有绳梯。这是真正的“百尺危崖,命悬一线”。他小心翼翼地往下爬,努力不去想自己所处的险境,专心致志地一点点挪动。终于,他到达了蜂巢旁边。
纳卡尔要先驱赶野蜂。尽管蜂巢受到烟熏,野蜂们已经飞出大半,但还是有一些仍然躲在巢中,不愿离去。纳卡尔挥舞着火把,蜂巢里残存的野蜂很快飞出来,把他团团围住。
这群野蜂足有上千只。它们被叫做“黑大蜜蜂”,在所有的蜜蜂中,这种野蜂体形最大,攻击性最强,生产的蜜也最多。
纳卡尔的耳边一片嗡嗡声,蜂群如同黑云,在他身边转腾流动。这时候,他必须冷静,动作要小,否则将被野蜂群起而攻,那可就不妙了。
纳卡尔慢慢地用竹枪在蜂巢上刺出一个孔,然后把一根绳子从孔里穿过去,绕过来再系上,绳子的另一头在崖顶的阿南达手中。然后,他用弯刀把蜂巢切下来,再由阿南达小心地提上去。
这是对付大蜂巢的办法。至于那些散布在岩壁的缝隙空洞之中的小蜂巢,纳卡尔还有一套更省力的手段。他手持两根长竹竿,其中一根竹竿的尽头绑着一个篮子,篮子事前用野山羊皮缠起来,免得漏出蜂蜜;另一根竹竿则用来挖出较小的蜂巢。每当一个蜂巢落到篮子里,纳卡尔就示意在崖顶的人把篮子拉上去。
终于把视野之内的蜂巢都采完了,今天的狩猎也大功告成了。纳卡尔爬到崖顶,露出疲惫而轻松的笑容。人们把蜂巢收集起来,交给拉纳?巴度尔,他负责把蜂蜜剥离出来。蜂巢分两部分,上半部是野蜂的幼虫和蜂蜡,蜂蜜主要藏在下半部。蜂蜡虽然不是这次狩猎的主要目的,但是也很有用处。以前,波卡拉和加德满都的铜匠都用蜂蜡做模具。令人惋惜的是,现在这个行业已经消失了。不过,蜂蜡通过熬煮、提炼以后,仍然可以用来制造蜡烛。
并不是所有的蜂蜜都可以放心食用。猎蜜者自有一套鉴定蜂蜜的方法:巴度尔先在掌心里抹一点蜂蜜,如果手心有刺痛感,那就说明其中包含有毒植物的花蜜,不能吃。颜色也可以说明问题,例如,蜂蜜颜色发暗,就表明蜂巢有些年头了;颜色发红,则表明野蜂曾以某种动物的尸体为食。
猎蜜者们对今天的收获有点失望。虽然仅仅从一个饱满的蜂巢中,他们就得到了30公斤左右的蜂蜜,但是在过去年成好的时候,一个蜂巢就可以弄到60公斤蜂蜜。
而且,这次他们一共才采到20多个蜂巢。纳卡尔记得,小时候跟祖父去收割蜂蜜时,崖壁上布满了蜂巢,有一年他们收获了500个蜂巢还不止,甚至都没有办法把蜂巢全都带回来。山谷里的人们甚至拿着木碗在悬崖下面接裂开的蜂蜜,甚至张着嘴等着天上落下“蜂蜜雨”。接下来几天,山下的商贩会到村子里来收购蜂蜜和蜂蜡,村子里非常热闹,如同过节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