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蜂巢越来越少了,村民们觉得这是因为山谷中森林的面积在大幅度地减少。不过,纳卡尔虽然有点无奈,却并不觉得这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他说,猎蜜的工作太危险了,他也不想继续再做下去,而且做其他的工作一样可以谋生。
纳卡尔没有儿子,即使有,也不会对这个感兴趣。
阿尔泰山猎鹰
雪后的阿尔泰山,天地之间唯余莽莽。一头狼抵抗不住饥饿,在山谷中逡巡,希图在积雪之下发现冻僵的猎物。它太过专心,只顾低头寻觅,却忽略了来自空中的威胁。
一对金鹰在高天回翔,它们在伺机进攻。很快,一只鹰急冲而下,抓向狼的头顶,狼突遭攻击,本能地抬起身体,仰头迎敌,不料另外一只金鹰瞅准时机,对着狼的喉咙抓去,锐利的鹰爪一下子穿透了狼的颈项,这位狩猎者挣扎着不情愿地倒下了。
这精彩的一幕并不是大自然的生存游戏,而是人类智慧的表演,豢养、训练这对金鹰的,是一个自称为“勃尔古奇”的民族。
这个民族世居蒙古高原,隐遁在阿尔泰山脉的崇山峻岭之间。他们本来是哈萨克族的一个部落,300年前清王朝平定今新疆境内的蒙古叛乱时,为了躲避战乱迁徙到此处。
由于阿尔泰山的阻隔,勃尔古奇人的语言、文化传统以及哈萨克族的身份得以保持至今。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文明”几乎一无所知,过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隐居生活。
放牧和狩猎是勃尔古奇人主要的生活来源。对于他们来说,牲畜是非常重要的财富,牲畜的数量代表着财富的多少,但是还有比牲畜更重要的,那就是金鹰。
金鹰被他们称为“勃尔古特”。早在15世纪,勃尔古奇人的祖先突厥人就开始驯养猎鹰,但至今仍然保留这种传统的,却只有勃尔古奇人。对于他们来说,“勃尔古特”不仅是狩猎的工具,更是这个民族的象征,是带给他们认同感的文化符号,代表着勃尔古奇人自由而强悍的民族精神。没有了它,勃尔古奇人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
根据世代相传的族规,夏季是放牧的季节,不能狩猎,只有当冬天第一场雪下过之后,才是狩猎的时候。在这个地区,夏季结束之后不久,第一场雪就不远了。万一雪来得比较迟,勃尔古奇人就会央求祭司去祈雪。
勃尔古奇人只用雌金鹰捕猎,因为雌鸟比雄鸟的攻击性更强。猎鹰的翼展超过2米,体重可达7公斤。它们捕猎时,主要依靠两点:其一是快速俯冲时可达到每小时160公里的惊人速度;其二是它们的视力极其敏锐,比人的视力要强上8倍。
夏天已经结束、冬天还没有来临的时候,是勃尔古奇人训练猎鹰的时节。在这些天里,他们带着自己的鹰在乔约克山谷中聚集,既是训练,也是比赛。天高云淡,疾风劲草,正是猎手和猎鹰们一展英姿的好时机。
这也是一次盛大的聚会,每个人都穿着“卡帕西”。“卡帕西”是他们最好的衣服,一般用狼皮制成,头上则戴着用丝绸和狐皮做里子的灯芯绒帽子,上插猫头鹰羽毛,更显出猎手们的矫健与粗犷。训练开始后,一名骑手率先跨着骏马,在草原上飞驰,马的后面拖着一块野兔皮。猎鹰则一只只被主人放飞,飞上天空又疾冲而下,准确地抓起野兔皮。这是狩猎前的热身。
阿尔泰山脉的冬季总是来得那样轰轰烈烈。刚到10月初,山峦上就已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积雪。等到冬日的暖阳把万物晒得暖和了,勃尔古奇人才会带着猎鹰出来。在到达山顶之前,晒晒太阳对它们大有好处。
终于等到了狩猎的那一天。几个勃尔古奇人和他们的金鹰组成了一支小小的队伍,开始向海拔4000千米的阿尔泰山脉最高峰进发。因为山顶的视野极为开阔,可以将山下的风吹草动洞悉了然。放眼望去,山脚下横七竖八地是几条山谷,里面藏匿着不少猎物。不过,不劳苦苦寻觅,勃尔古奇人自有让猎物们乖乖现身的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