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科学家有望利用固氮细菌将空气变汽油

科学家有望将空气变汽油

2010-08-11 10:37:09

  据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表示,一种存在于大豆根部的固氮细菌所产生的酶可能有望成为实现以空气为动力的新型汽车梦想的关键。这种酶名为钒固氮酶(Vanadium nitrogenase),还可以将常见工业副产品一氧化碳(CO)转化为丙烷。

  固氮菌将一氧化碳变燃料

  丙烷是一种点燃后形成蓝色火焰的气体,全美火炉排放的气体都含有丙烷。钒固氮酶通常可以从氮气中生成氨。科学家警告说,这项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不过他们同时表示,该研究最终可能会带来全新、环保的燃料生产方式,最终从稀薄的空气提取汽油。参与实施这项研究的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科学家马库斯-里贝(Markus Ribbe)说:“这种微生物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土壤细菌,我们对其已有深入了解,并且实施了长期的研究。”

  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里贝补充说:“虽然我们仍在研究钒固氮酶,但我们知道这种酶具有不同寻常的特性。”科学家研究的那种微生物名叫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是一种对环境很重要的细菌,它通常存在于像大豆等固氮植物根部周围的土壤中。

  农场主之所以对含有棕色固氮菌的植物情有独钟,是因为这种细菌可充分利用多种酶,将大气中毫无用途的氮气变成重要的氨和其他化合物。接下来,其他植物吸收这些化合物,利用它们生长。里贝在研究中与合作者将一种氮——钒固氮酶——隔离出来,用以将氮变成氨。接着,他们从钒固氮酶中分离出氮和氧,并用一氧化碳填补剩余空间。

  没有了氮和氧,钒固氮酶开始将一氧化碳变成两到三个原子长的短碳链。一个三碳链通常被称为丙烷,这是一种点燃后形成蓝色火焰的气体,全美的火炉都在使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乔纳斯-彼得斯说,从科学上讲,钒固氮酶的新功能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发现”。

  空气变汽油还需时日

  里贝说:“很显然,如果我们可以制造出更长的碳碳链,这项发现最终会令我们开发出合成液态燃料。”新酶只能形成两到三个碳链,而不是构成液态汽油的更长链。不过,里贝认为他可以对钒固氮酶做出改动,令其可以生成汽油。如果这项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最终或能令汽车以自身排放的尾气当作部分燃料。而经过更长时间的研究,汽车甚至还能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供其运行的燃料,而目前已经拥有将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的技术。

  里贝和彼得斯均表示,在近期内还不能做到这一步。里贝说:“提取钒固氮酶的难度非常大。”由于其在农业方面的重要性,科学家很早以前就对这种酶有了了解。他们甚至在20多年前就隔离出钒固氮酶的基因,为遗传工程师和合成生物学家深入了解这种酶创造了条件。不过,大量提取、生长和储存钒固氮酶的技术直到近几年才开发出来,也令这项最新研究成为可能。在开发出以空气和细菌为燃料的汽车以前,科学家还必须实施进一步研究。(孝文)

  • 相关阅读
  • 中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号 主要用于科学试验等

      据新华网太原电 10日6时49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十号”送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升空的“遥感卫星十号”和“长征四号丙...

    时间:08-10
  • “万能科学家”钱伟长辞世 享年98岁

    资料图片:钱伟长教授  新华网快讯:记者从上海大学获悉,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7月30日早晨在上海逝世。钱伟长生于1912年。  钱伟长简介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江苏无锡人,中国力学家...

    时间:07-30
  • 科学家称一颗小行星或2182年撞地球 致物种灭绝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28日报道,科学家警告,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可能会在2182年撞上地球。这颗名为1999 RQ36的小行星,有1/1000的机率可能在2200年以前撞击地球,但撞击最有可能发生在2182年9月24日。  报道称,...

    时间:07-29
  • 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五抓”促发展

    县(区)委书记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领路人”,担负着强县、富民、保平安的重大职责。如何推动一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是县委书记履职尽责的首要实践课题。...

    时间:07-28
  • 科学家称外星人可能正向人类发送短消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有时候社交网络热现象似乎没有边界。最近科学家宣称,可能连外星人都在使用推特(Twitter,全球最大的社交和微博客服务网站)。他们可能在过去的十年一直在向我们发推特消息,然而全被我们忽视了。...

    时间:07-23
  • 英国科学家发现已知最重恒星 质量320倍于太阳

    英国设菲尔德大学天文学家保罗·克劳瑟及其带领的研究小组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观测数据重新计算后发现,大麦哲伦星系蜘蛛星云内代号为R136a1的恒星“体重”创下纪录。 ...

    时间:07-22
  • 《科学》预测长寿文章引发争议

    《科学》(Science)杂志上周发表的一篇文章引发了一场针对其可靠性的争论。该文章报道了在基因组水平上对与长寿相关的DNA序列变异进行扫描,发现150个这样的变异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是否能长寿,准确性高达77%。...

    时间:07-07
  • 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示宇宙最早恒星如何诞生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示宇宙中最早的恒星是如何诞生的。他们称,恒星诞生之初的原始物质仅是氢和氦,当宇宙大爆炸之后的3分钟内,氢、氦等物质将聚集在一起,它们是产生恒星的主要因素,在聚集过程中通过核聚变反应,恒星产生碳、氧、镁、硅和其它形成行星和原始生命的原物质。...

    时间:07-06
  • 美科学家发现妙招可以预测多数点球

    北京时间7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世界杯比赛中,绝大多数点球最后都能破门得分。罚点球时,皮球距离球门36英尺(约合11米),起脚后的时速超过60英里(约合每小时96公里),在空中飞行时间不到半秒。面对这种考验,守门员需要在对方罚点队员触球前就决定自己扑向哪一边。研究发现,即使是最优秀的门将扑点球时判断失误的可能性也要超过80%。...

    时间:07-05
  • 科学家为245年前匈牙利木乃伊做CT扫描

    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科学家对一具有245年历史的男性木乃伊进行CT扫描,目的是检测其保存状况并确定其生前是否患有疾病。这一检测方法可谓是开启了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

    时间:07-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