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器人让手术不再可怕,“数字教育”让公众享受优质教育,电动汽车让百姓享受绿色、低碳、节能交通……
近年来,中国在医疗、教育、交通和绿色能源等民生领域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和示范工程,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并推广应用,在服务百姓、改善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提升着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关注人民群众的健康,始终是中国科技部署的重点。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精度,中国积极利用现代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新一代医疗机器人,已取得显著进展。
目前,中国研发的脑外科辅助手术机器人系统已完成5代产品的开发,并已进入医保;面向腹腔的微创手术机器人已完成样机开发,进行了几十例动物实验,取得知识产权;新一代植入式人工心脏已完成样机开发……
“医疗机器人在体检、手术、康复等各个环节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受到病人青睐。”科技部高新司司长赵玉海说。
而为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科技部部署了“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项目,确立了以网络技术为载体、政府监管为保障、第三方运营为模式的设计理念,为公众自主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可靠而完善的公共教育服务支撑平台。
例如,“十二五”期间启动的全球汉语言文化传播服务平台及应用示范,以汉语教学和文化国际推广公共服务为应用目标,构建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全球推广的网络资源标准规范及服务标准体系,建立汉语教学和文化国际推广公共服务体系,将推动汉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
随着“绿色出行”观念的普及,电动汽车作为人们绿色、低碳、节能交通的新选择,正在悄悄改变社会交通运输体系和人类的出行方式。
在国家科技计划持续支持下,中国完成了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并建立起支撑电动汽车全产业链的产品技术平台,累计开发300余款适合城市公共交通、公务、邮政、物流和私人用车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25个公共服务领域试点城市及6个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示范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超过1.6万辆。
在中国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仍存在一些无电地区。为此,中国实施了旨在促进国家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的金太阳示范工程,为这些偏远地区的百姓送去绿色能源。
目前,这项工程已累计支持荒漠并网、建筑一体化、园区集中连片式光伏发电项目343个,总装机容量约130万千瓦。其中2011年实施偏远无电地区独立光伏电站项目15个,分布在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湖南和云南7个省,项目装机容量31095KW。
“这些项目的示范实施,促进了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中国的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赵玉海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