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旅行近在咫尺?
综合以上各位学者所做的工作,看起来虫洞似乎真的有望成为后爱因斯坦时代天体物理学研究目标清单上的一员。令人兴奋的是,克莱豪斯小组提出的虫洞模型是连接起两个不同宇宙中不同区域的通道。爱因斯坦时代看上去似乎完全不切实际的理论在今天正渐渐接近现实。弦理论的提出让很多研究人员认为我们所在的三维空间实际上是三层漂浮在更高维度海洋中的膜。但在这一切之外,或许还存在着4膜,5膜甚至更高的世界。突然之间,连接起不同宇宙间的虫洞似乎变得有趣起来了。
这样的虫洞真的会存在于宇宙中吗?很有可能。惠勒指出,量子涨落效应将会让原本呈波浪状起伏的时空网格变成一团剧烈纠缠的复杂形状体,即所谓的“量子泡沫”。根据这幅图景,极微小的,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虫洞可以在一瞬间出现或消失。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自然的过程可以放大这些虫洞,让它们可以满足时空穿梭的需要。有一种效应我们称之为“暴涨”,这种效应在宇宙诞生极早期曾经发挥极重要作用,新生的宇宙在一瞬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剧烈膨胀。克莱豪斯说:“与此同时,其中包含的虫洞结构也将随着这种剧烈的膨胀而急剧变大。”
研究小组仔细考察了他们提出的这一虫洞膨胀方案。为了通过这样一个虫洞,物体本身各处所受的引力差异不能过大,以便保持物体本身的完整性,这就决定了能通过这种虫洞的物体必须非常微小。克莱豪斯说,好消息是光子和亚原子粒子都能够轻易通过这一通道。而要想让人体这样大型的物体不受伤害地穿过这一通道,虫洞的入口曲率必须非常平缓,而这就意味着这一虫洞的入口直径将达到数十到上百光年。
如果你觉得这样做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从另一个相反的角度考虑一下吧。根据克莱豪斯的说法,这种虫洞的规模意味着我们有了极好的机会可以在宇宙中找到它们。当使用望远镜扫描天空时,一旦望远镜的视线接触到一个虫洞,我们视野中的景象将会发生突然的变化。正如克莱豪斯所说:“虫洞的入口毕竟是通往另一个宇宙的窗子。”
但总体而言即便是规模巨大的虫洞,要想锁定其位置也相当困难。当它们隐藏于尘埃,气体和繁星之中,它们看起来将和黑洞非常相似。甚至连人马A,即我们银河系中心位置的超大质量黑洞可能都是一个虫洞。克莱豪斯说,唯一能确认的方法就是研究落入其中的物质的行为特征。
观测显示当物质高速旋转落向黑洞时,其周遭形成的吸积盘温度将达到极高的水平,甚至引发强烈的X射线辐射。科学家们认为在虫洞入口附近将会发生同样的事情。目前没有任何人能够制造出一台分辨率足以看清黑洞中央位置情形的望远镜,不过天文学家们确实正在努力尝试制造一台可以观测到人马A附近情形的望远镜设备。假如人马A真的是一个黑洞,我们就应当会看到当物质穿过黑洞视界的一刹那,其发出的X射线辐射将会戛然而止并且永不出现。而在另一方面,假如这里其实是一个虫洞的入口,那么我们将仍然能够看到X射线发出,因为虫洞本身并无事件边界存在。
克莱豪斯和他的同事们同时也希望其它天文学家能够帮助他们,提出其它有可能有助于区分虫洞和黑洞的观测性质差异。有一种说法是认为,当一个虫洞运行至一颗遥远恒星与地球之间的位置时,其质量将导致遥远背景恒星的光线发生弯曲,产生所谓“引力透镜”的效应,这种由虫洞产生的引力透镜效应应当是独特的。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的DEGB理论只是提出了一种能够连通不同宇宙之间的虫洞模型,但是很有可能还存在其它类型的虫洞可以连接起我们这个宇宙中的不同部分。克莱豪斯和他的同事们正打算就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这样一种虫洞如果真的存在,将有望打开星际地铁旅行系统的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