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人口是科技的载体和动力,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必须彰显人口和人文的双重视角,消除人口发展的社会差距,促进人口现代化。摆脱人口的贫困和愚昧依然是新世纪的重要使命。根据2011年8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约有50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呈上升趋势。农村贫困人口问题更加复杂深刻。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从改革开放初的2.5亿减少到目前的2300万。在城市化过程中,部分农村人口的社会流动遭遇了体制的阻碍和人生的失败。城市外来人口犯罪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有所上升。离开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推进,社会总体的持续发展难于预期。
人口现代化既是未来发展的条件变数,更是未来发展的结果期待。在人口现代化的导向下,要侧重对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通过推动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科技培训来提高贫困人口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通过成功的人口流动和社会流动拓展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在物质脱贫的同时,始终坚持以生态效益第一、社会效益第二、经济效益第三的可持续发展效益观,培育亲生态的人口,天人相应,和谐共进。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覆盖更多的人口,以科技进步带动人口现代化,是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向。知识人口和网络人口将成为未来信息时代新经济形态的主力人口。预计目前我国网民人口已经超过5亿。我们正处在科技进步影响人口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两者的良性互动使我们看到了社会持续发展的新曙光。科技的飞跃发展将激发我国人口素质潜能的高效转化。
人类的健康素质是生态环境质量的全息,老龄化时代的长寿目标是优良生态和科技体系中实现的“绿色长寿”。没有长足的科技进步,山川秀美、环境清洁和绿色长寿的理想都难以实现。疾病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不洁的食物链所产生的污染传递分不开的。科技进步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消解是人类尽享天年、老有善终的重要保障。(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