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渠立强:他是几十万农民“致富金钥匙”

渠立强:他是几十万农民“致富金钥匙”

2012-04-20 11:57:16

  他,是几十万农民的“致富金钥匙”;

  他,是同事眼中的“农业百科全书”;

  他,是全县农技人员的良师益友……

  他就是渠立强,一个以黄土地为家、把农民当父母兄弟,24年如一日扎根苏北大地的基层农技师。

  4月15日下午,掩不住的春光撒满黄淮平原。记者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孙楼镇穆楼村穆长征家的芦笋地里见到了渠立强,上午他刚刚在医院做完透析,下午就来到了田间地头。

  他那黑暗的肤色让人揪心,那是双肾摘除肾上腺的病态,但他的声音却依然刚劲有力,虽然时不时地捂捂肚子,那是长期透析的剧痛,但他的眼神中却有一种激情,感染着每个人。

  2006年,渠立强被确诊为肾癌,经两次手术切掉了一个半肾,出院一个星期后,本应在家休息的老渠却出现在县农技站办公室,在大家的诧异声中,老渠只说了一句:“我的工作还没做完。”2011年6月,仅存的半个肾又因癌细胞侵入不复保留,只能靠透析维系生命的老渠仍心心念念他的工作。不能下地、不能进实验室的他,每天依旧坚持电话答疑。

  老渠没有豪言壮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我是农民的儿子,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只想为咱农民做点事,出把力。”

  说老渠就不能不说说他脚下的这片黄土地。

  丰县,位于苏、鲁、豫、皖四省7县交界,农业大县;黄泛冲积平原,多为沙碱土壤,土地肥力不足。

  1988年,渠立强从江苏省农学院毕业,到丰县棉花原种场任技术员,次年调到县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这一干就是20多年。

  在别人看来,农技员就是在办公室里看看书、接接电话、动动嘴皮子解答一下问题,晒不到淋不着。渠立强不这么认为:“农业科技转化为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就是科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决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里。”

  怀着这样的工作态度,渠立强将自己的工作地点搬到了丰县120多万亩耕地中。广阔的农田是渠立强工作的实验室,采样取本,查阅材料,分析研究,钻研种田妙招,用现代农业科技解答百姓一个又一个难题,为农民送去了开启土地增收、农业致富的金钥匙。

  老渠领导的土肥站虽然只有5个人,但却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土壤肥料化验室,设备先进;一个土样储藏室,拥有土样12000多种,每3年更新一次;一个耕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点击丰县任何一个行政村,便知该村自然概况、土壤各元素含量、科学施肥方案等;此外还有一个种类齐全的资料室,收藏有关专业书籍500多种、1000多册,实物图片3000多幅。

  凭着不懈的探索学习,渠立强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精通土壤肥料学、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农业建设的农技推广专家。

  2010年,孙楼镇穆楼村农民穆长征种了两亩多芦笋,但是叶子一直发黄,施了几次化肥,也不见效。在渠立强取样测土,潜心研究,给予合理施肥配方后,取得大丰收,一亩地收入达六七千元钱。现在已扩大到20多亩。

  眼下正是春播耕种的大好时节,老渠在医院里做着透析,心却已经飞到田野里。透析结束,拔了针头,他的精神好了许多,头一件事就是要到老穆家去看看今年的芦笋长势如何。

  在芦笋地里,穆长征一看到老渠像见了救星:“今年为什么有些芦笋新出头长到一半就开始打弯不长了?”

  记者问老穆有多久没见到渠站长了,老穆说从他第三次手术后已经有半年多了;问他看到渠站长现在这样是什么心情时,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眼泪刷一下流出来,哽咽着再也说不出话来。

  离开芦笋地时,记者回望一眼渠立强,他在妻子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走在田埂上,妻子的手中还拿着半截弯头的芦笋,那是老穆刚刚咨询的问题,或许在场的人都忘记了,只有渠立强还记得。

  • 相关阅读
  • 凡高《耕地的农妇》幕后故事:花钱请农民当模特

    《耕地的农妇》是这次展览最受瞩目的作品  感受凡高艺术展今日开幕,揭秘《耕地的农妇》幕后故事——  作为江苏省和荷兰北布拉邦省的友好交流活动之一,“感受凡高艺术展”今日将在南京市博...

    时间:04-19
  • 云南首届农民工美术书法摄影展:倾听建设者之歌

    村里的火把节、早晨的乡街子、挑着行李翻山进城打工的小两口、工地上刮胡子的农民工兄弟……...

    时间:04-19
  • 茶业为商南八万群众架起致富桥

      本网讯 (董明华)新春四月,沿312国道行至商南境内,茶山葱茏,茶香扑鼻,到处可看到充满笑容忙于采茶的人们,他们正在品尝茶叶所带来的丰收喜悦。  近年来,商南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00万元,围绕基地建设、品种...

    时间:04-19
  • 应急广播网成为商南农民获取信息新渠道

      本网讯 (李东岩 汪治)商南县高度重视城乡广播网建设,把其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布政令信息、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稳定、服务三农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如今,农村广播网成了商南农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

    时间:04-19
  • 丹凤县积极开展农民健康教育活动

      本网讯 (刘春荣 刘妍)丹凤县积极开展农民健康教育活动,在城乡大力推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为推动活动开展,近日,该县在县城中心广场隆重举行“爱国卫生”活动月启动仪式,并对五十三个获二O一一年度...

    时间:04-19
  • 新合村农民变成了农业工人

      本网讯 (黄家兴)如今,家住柞水县下梁镇新合村的农民每天都会穿着蓝色制服,高高兴兴地到家门口公司上班,由过去的农民变为现在的农业工人。  4月16日清晨,笔者跟随李华山夫妻俩来到陕西汇生源生态农业有限...

    时间:04-18
  • 米粮镇民心服务卡连通村民致富路

      本网讯 (陈绍有)连日来,镇安县米粮镇红卫村蒋家坪连接安冷的6公里路段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这是该村一、二组的村民们在镇村干部的积极组织下,投工投劳赶修通村水泥路的结尾工程。  红卫村一二组是原来的...

    时间:04-18
  • 魔芋林下种植 拓宽群众致富新渠道

      本网讯 (黄开海)近日在镇安县木王镇朝阳村小川的田间坡头,随处可见忙碌着的群众的身影,他们正在林下种植魔芋。  朝阳村小川岭至小川口魔芋林下种植是木王镇大力发展魔芋产业的一个缩影,这个有83户320人相...

    时间:04-18
  • 专业合作社让洛南农民获益

      本网讯 (赵晓翔)自从加入兰草河红薯粉条专业合作社后,洛南县高耀镇马沟村的乔文民去年种的4亩红薯被合作社高于市场价每斤1毛全部收购,现在自己天天到合作社加工红薯粉条挣工资,最近又从合作社领回1000元红利。...

    时间:04-18
  • 无可奈何花落去?正在消亡的河北辛集农民画

      河北省辛集市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辛集农民画也被河北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辛集农民画这一曾经满载辉煌与荣誉的民间艺术,如今却日渐萧条,风光不再。  曾有一支庞大的...

    时间:04-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