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景让身旁的人都为之动容,但对于老渠来说却再平常不过。
2006年以来,第二次手术后的渠立强在全县镇村巡回举办培训班和技术讲座206期次,科技大集140余场次,培训农民15750人。2011年,在第三次手术期间他又完成了《无公害苹果生产与土肥管理技术探索》和《无公害芦笋生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两篇论文。
全县先后有48个农产品被认证为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完成了82万多亩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30多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认定。牛蒡、洋葱、芦笋、苹果等农产品顺利进入日本、欧盟、美国等市场。
老渠的快乐因此也变得很简单:“我们把农业技术推广下去,老百姓接受了,果子、蔬菜品质变好了、增收了,农业科技变成了致富的路子,这是我最高兴的事情。”
基层农技人员工作条件差、强度高,越来越少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来,人才断层是个棘手问题。培养农技后继之人,一直是渠立强心中的一件大事。渠立强除了坚持广泛开展农技培训,更重视专业农技人员的培训。
渠立强从2002年受聘于县农校,定期为全县乡镇级农技员讲授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等知识。“渠站长说到每个乡甚至每个村的土壤情况几乎是如数家珍,”常店镇农技员孙厚新告诉记者,“我们这一批老农技员,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比较慢,渠站长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直到我们听懂为止。”
“今年,国家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一名基层的农技人员,我感到非常的欣慰,感谢国家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关心。”渠立强说,“我现在的身体状况,不能到农田里去了,但是我脑子里的知识还在。”(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