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勘察大师、长江水利委员会原三峡工程地质专业负责人陈德基近日接受记者专访,回答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等问题。他表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是自然因素加上人类不恰当的生产、生活活动引发。
近来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三峡工程建设和蓄水直接导致了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对此,陈德基认为,从地质环境和历史考证两方面分析,三峡地区在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之一。从1982年到三峡工程开工建设前的12年内,三峡地区两岸发生滑坡、崩塌近百处,规模较大的有数十处。
“这个地区许多地质灾害是自然因素加上人类不恰当的生产、生活活动引发的。在评价三峡地区地质灾害时,这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陈德基说。
他表示,具体到三峡工程和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要分清三峡水库涉水部分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三峡库区各项建设所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和纯粹自然灾害三者之间的界限。严格意义上的三峡工程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应仅限于第一种情况,即涉水部分引发的地质灾害,这是与工程直接相关的,必须加以防治以消除其危害;另一种是库区的各类工程活动;第三类就是纯粹的自然地质灾害。
陈德基说,针对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尤其是对移民城镇和大型居民点有危害的崩塌滑坡和库岸岸坡,分别在135米,156米和175米水位到来之前分期进行了治理,截至目前共治理崩塌滑坡430余处,高切坡2800余处,库岸防护180余公里,再加上3000余个群测群防监测点和230余处专业监测网点,有效地减轻了水库蓄水后大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避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同时保证了长江航运的安全,是三峡工程运行以来,许多事先曾经认为将会发生严重灾害事件的地段得以平安无事,或事前提出预案避免产生重大损失的重要保证。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他表示,三峡工程蓄水之后,由于改变了临水岸坡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水动力条件,肯定会诱发一些地质灾害,这是任何一个水库都会有的负面作用。就三峡来说,从大坝到庙河一段,都是结晶岩库段,基本没有地质灾害,其他一些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地质灾害也很轻微。目前发生的地质灾害都是在地质条件相对比较差的地段。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水岩环境逐渐趋于新的平衡,地质灾害的数量和规模都会趋于减小,这也是一个自然规律。
他表示,目前,三峡库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是沿江松散土体的塌岸,而很多老百姓的住房无序地、紧临库边岸坡建设,这是极不妥当的,会人为加剧地质灾害。所以,要科学地规划三峡工程库区和整个三峡地区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利用三峡工程建设的良好契机,更多更好地造福本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