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谁在制造孤僻的“电子娃娃”?

谁在制造孤僻的“电子娃娃”?

2012-06-01 11:55:58

  “六一”儿童节临近,关于“孩子最想要什么礼物”的网络探讨中,iPad、iPhone等苹果旗下的智能科技产品“名列前茅”。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将销售渠道扩展至早教市场,“iPad一代”悄然成型。“电子保姆”的诞生对传统教育理念形成冲击,面对“中国正在制造孤僻‘电子娃娃’”的质疑,家长们怎能“袖手旁观”?

  节日送礼iPad走俏 “电子保姆”占领早教市场?

  “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来到上海徐家汇商业区的苹果销售店,看到许多孩子拉着父母在iPad样品前“软磨硬泡”。客服人员仲小姐介绍,从二代电脑开始,苹果就依靠大量教育软件提高市场占有率。在“APP Store”(苹果商店)的搜索菜单里,针对低龄儿童的应用软件不下百种。

  记者调查发现,iPad等智能电子产品走俏的背后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不少家长认为,该类产品及其应用软件具有开发智力、开阔视野的教育功能,孩子们更乐于接受。“很多资源都浓缩在一个电子产品里,教育孩子比较便捷。”学生家长杨庆孟告诉记者,比如家里没有钢琴,可以用iPad弹虚拟钢琴。

  第二,很多孩子表示,拥有iPad才能拥有“话语权”。目前,中国许多城市的课堂教育正在引入“电子书包”,其操作原理与“iPad”可谓大同小异。有“经验”的孩子很快就能上手,而没有接触过这类产品的孩子则容易被“边缘化”。

  第三,iPad等智能电子产品似乎具有一种“魔力”,能够让孩子瞬间被吸引并安静下来。家长们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觉得有这样的“电子保姆”未尝不是件好事。

  “iPad一代”会成为孤僻的“电子娃娃”?

  随着孩子们对高科技新“玩具”上瘾,质疑也越来越多。以“00后”为主体的城市青少年被很多网民称为“iPad一代”,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智能科技产品的兴趣和依赖度远远超过以往的孩子,在他们中间,用电子产品进行“拇指交流”大行其道,人际交往的时间和技巧反而弱化。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青少年工作系主任黄洪基教授认为,“iPad一代”的产生,首先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家庭氛围密不可分。这些新一代独生子女,注定游走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他们的父母主要是“75后”,文化程度较高,思想开放,生活条件优越,陪伴孩子成长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却不多,孩子在智能电子产品与虚拟世界的“包围”中成长,容易自我封闭。

  另一方面,当代城市生活中,提供给这一代孩子的社交空间与娱乐场所非常有限,孩子缺乏参与公共活动的兴趣,只好依靠智能电子产品排解寂寞。上海中远实验学校8岁的蒋雨婷说,没有iPad,她的生活会变得非常无聊。

  专家们强调,虽然iPad的软件确实具有互动性和教学性,但它们无法替代传统的早教模式与人际交流方式。上海市心理协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默坦言,大多数iPad游戏要求的是被动注意,低龄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思考能力、探索真实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与世隔绝的“iPad一代”思维逻辑会越来越像软件程序,无法承受社会复杂多元的挑战,甚至被打上孤僻“电子娃娃”的标签。“现在有相当比例的孩子和别人说话时不看对方眼睛,这和他们长期低头玩手机或iPad的习惯有很大关系。我甚至接触过说话时用后脑勺对着我的孩子,感觉非常奇怪!”陈默说。

  • 相关阅读
  • 过度看电视易患孤僻

      看电视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快乐呢,还是适得其反?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项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看电视多的人反而快乐感更少。心理医生对此表示,沉迷于电视,很可能会遭遇“社交笨拙”,使人的性格变得孤僻。 ...

    时间:03-3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