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需求旺盛、市场巨大、竞争激烈。中国拥有国际上几乎最大的手机市场、互联网市场和汽车市场,所有这些市场都需要导航系统的支持。”杨元喜说,“未来,北斗的目标是占据80%的中国市场,20%的世界市场。”
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全覆盖来说,天上的卫星是坚实基础,而地面上的各种工作也必不可少。例如我国北斗坐标系统未实现全球均匀建站,北斗地面跟踪站相对偏少,几何结构不够合理,就会造成北斗卫星轨道的监测及定轨精度存有差距。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曹冲认为,要提升北斗导航的全球服务水平,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方向:“例如大力发展芯片技术,降低功耗,提高集成度,让北斗导航芯片不仅适用于车载,还可适应于手机;又如将北斗导航与其他技术整合,实现室内外的无缝导航等。”
应用:只受想象力限制
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北斗卫星导航应用被列为优先发展行业。这个产业规模有大?有专家预测说,到2015年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将达到500亿元规模,到2020年市场可达4000亿元。
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北斗的应用研究,从1994年“北斗”立项时就已经同步开始了。
北斗应用从核心芯片入手,要解决基础芯片、软件、硬件上的攻关问题。由于及早调动了全国的力量,国内各大企业院校积极参与,中国现在在芯片模块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需要进一步在芯片的小型化和成本控制上下功夫。在近日展会上,我国企业正式对外提供应用的芯片已经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也有企业发布了自己的手持北斗终端。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月就发布了一款应用北斗导航系统的民用芯片,仅7×7毫米大,可用于手机等较小的终端上。“芯片是北斗和GPS兼容的,可以提高导航定位精度,针对芯片的应用模块也已推出,方便企业将其用于卫星导航终端上。”公司常务副总王伟说,“我们下一步目标是将北斗、GPS和多媒体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随着北斗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国外大公司正利用其在GPS和通信领域中积累的技术、产品和品牌等优势,竞相抢占中国市场。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扶持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各省相继出台了推动北斗发展的补贴政策。以广东省为例,目前广东省内卫星导航企业达400家,国内60%以上的民用车载卫星导航仪均出自珠三角。据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透露,近期广东省还将投入2亿元,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推动北斗行业应用和产业发展。
海格通信集团就展示了他们所完成的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广州公务车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车辆运行数据采集自动化、车辆使用情况统计分析智能化,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公车管理系统可全天候24小时监管纳入系统管理的车辆,并自动分析、提取和处理异常情况。“我们用4个月时间完成1万辆公务车的改造,发现实际应用效果非常好,使公车使用效率提升,每月每车平均行驶里程从原来的1769.97公里下降为1265.24公里,下降了28.5%。”集团福总经理杨炜岚说。
卫星导航的用途远不只如今的车辆导航、手机定位、电子地图……由于智能产业与时空信息密切相关,能提供位置和时间信息的卫星导航技术必将被用于智能网络、智能传感、智能交通、智能通信、智能物流、智能社区、智能电网等所有智能产业中,并形成各种前所未有的新型商业模式。
卫星导航能干什么?当卫星导航技术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结合时,“只受想象力限制”就成为一个老套而准确的答案。(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