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关注环境:世界环保“四十不惑”

关注环境:世界环保“四十不惑”

2012-06-05 11:41:37

来源:

  40年前的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第一届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首次敲响了人类关注共同家园的警钟。这一天从此作为“环境日”而留存于世。40年来,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和了解日益深入,环境保护成为一个席卷全球的运动,也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40年,环保事业走向“不惑”。

  走向大众

  当40年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时,假如一名中国读者正在阅读《人民日报》或《参考消息》,恐怕不会把地球远端的这次会议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但是40年后的今天,低碳生活、PM2.5、绿色食品等已成为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

  40年前,环境问题似乎只是少数发达国家的“富贵病”。对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环保还是一个陌生词,对“环境污染”的最直观感受可能就是少量的生活垃圾。即使是在城市,烟囱的黑烟作为现代工业的象征,依然不会引起人们的焦虑。

  40年后的今天,保护环境早已不再是少数知识分子的关怀或民间组织的口号,而成为人们的共识。倡导低碳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经济在全球许多国家开始得到推广。

  2012年世界环境日前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全球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全球17个国家的1.7万名参与调查的消费者中,有70%的受访者认为,绿色经济在环境保护方面更加高效;68%的受访者认为,绿色经济将会为儿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61%的受访者认为,绿色经济可改善生活水平;另有61%的受访者认为,绿色经济将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有32%的受访者认为,绿色经济将比传统经济创造出更多高回报的工作;31%的受访者认为,绿色经济甚至能刺激经济实现短期增长。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对此评价说,这项调查表明了公众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态度。

  跨越国界

  40年前,环境问题的影响往往还限于局部国家或地区、主要是发达国家,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发展。如今,全球化的经贸联系和全球气候变暖深刻改变了环保事业的格局。越是欠发达国家,越容易在全球越发脆弱的环境系统中遭受影响。

  发达国家越发关注保护自身的环境,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发展,于是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逐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正如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卡米拉·图尔明所说,环保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转移污染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把一个地方的污染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在日本京都举行,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这是全球关于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最早提出的明确目标,从此,各国开始共同推动减排以应对气候变化。

  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会议年年举行,与会各方对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几乎没有异议,但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气候变化谈判时却缺乏政治诚意。保护环境的会场成为国与国政治、经济博弈的战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旁观者,哪怕是太平洋上的小岛国。

  环境问题超越国界。40年来环保事业的发展证明,只有所有国家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地球能够支撑人类的未来。

  正本清源

  40年来,人们对于环保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一步步嬗变、升华。发展绿色经济,从源头上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共识。

  很多发达国家都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并为此付出“学费”。曾经的“雾都”伦敦,是在空气污染引起大量疾病与死亡后,才想到推行《洁净空气法案》。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多起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被写入各国环境污染的黑暗历史。历史证明,“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高昂,保护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相关阅读
  • 关注环境:墨西哥城20年蜕变

      上个世纪90年代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是世界闻名的重污染城市,灰蒙蒙的天空、水泄不通的道路几乎成了这座城市的“标签”。然而经过20年的努力,这座城市已焕然一新,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抱怨越来越少了...

    时间:05-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