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作为第一责任平台,电商首先应降低自身的服务风险。电商企业应减少不必要的用户信息搜集,大额优惠券应与用户账号绑定使用。
刘佳伟认为,泄露事件频发反映出电商技术尤其是网站安全保障不足。一方面,用户应加强密码保护意识;另一方面,电商需强化技术规范,及时监测漏洞,加强人员管理,防止信息泄露。
同时,电子商务的监管及赔偿责任也需尽快明确。数据显示,2011年针对我国网民的欺诈网站85.69%的服务器在境外托管,70%的域名在境外注册。可见,单靠电商自律还难以解决泄密问题。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坚争认为,如今,传统市场上各种欺诈行为在网络市场上均有表现,针对网络购物的执法实践还需不断跟进。
信息和资金被盗后,普通用户取证费时费力,赔偿标准也难以确定,往往还要倒贴律师费,存在维权难的问题。要提高对网站运营商的震慑力,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引入惩罚性赔偿,督促其重视用户信息保护。
目前,规范运营已是网购市场发展的重要议题。据悉,由国家工商总局牵头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立法已列入国务院计划,这意味着电子商务监管立法已启动。(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