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人肉搜索”转战微博平台 “微”搜索

“人肉搜索”转战微博平台 “微”搜索

2012-07-20 11:22:20

  “微博时代的‘人肉搜索’,发动门槛正在降低,信息拼接速度加快,微博转发和粉丝动员的能力很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如此形容,“传统的‘人肉搜索’就像不太连贯的动画片,而现在‘微博人肉’更像是现场感很强的高清大片。”在他看来,微博的出现使“人肉搜索”产生新趋势,共同兴趣、话题和地域特征的网友群聚围观,极易引发小众、分众、大众不同级别的“人肉搜索”。

  相较于前微博时代,公众人物和意见活跃分子在当前“人肉搜索”进程中,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在近期几个“微博人肉”事件中,知名微博频频发声,“名人意见场”的强大舆论磁力如同放大器,加速了事件的辐射传播。

  对此,沈阳用3个比喻来描述,“在微博‘人肉’中,他们一是信息快递员,通过反复的信息解读,扩散给更多受众;二是信息爆破手,当事件趋于平静的时候,有时会给出新爆点;三是信息检验师,对‘人肉’的结果有时还会进行信息的校验、逻辑完整性的推敲以及跨界解读。”

  “所谓意见领袖参与微博‘人肉搜索’,会出现焦点聚合效应和拐点效应,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郭玉锦说。而乐媛则担心,“多个利益方的参与使得事件更为复杂,可能走向不可控”。

  微博的存在,还催生出一些“类人肉搜索”形式,比如微博打拐、微博寻人、微博抓贼等。有学者表示,这些形式一定意义上属于“人肉搜索”范畴,这也使得“人肉搜索”在道德的判定上变得更加模糊。“将当事人已公布的东西搜索出来整合后贴出是否要负责?网友转发是否要负责?这很难界定,学术界争论也很激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说。

  管理

  强化微博管理平台的信息判断,细化网络侵权的判定和惩罚机制

  从“人肉搜索”诞生的那一天起,争议从未平息。这把双刃剑,可以为善,也可以作恶,就看掌握在谁的手里。在微博大行其道之时,很多人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被“人肉搜索”的下一个?

  济南市民孙先生正在遭遇这般苦恼。近日,他在微博转发新闻并评论,结果遭到网友的攻击和“人肉搜索”,甚至影响到现实生活。在多次向微博管理人员投诉无果后,孙先生近日已提起诉讼,以监管不力为由将微博运营商告上法庭。

  “当‘人肉搜索’发生后,确实有损当事人合法权益者,管理部门应积极介入,协助维护当事人的权利,让当事人在网络无力感中寻找到现实支撑,这样才能强化网络规则。”不过,沈阳也提醒公众“不必患上‘人肉搜索’恐惧症”。

  目前,新浪微博已经建立起微博社区管理中心,当用户在新浪微博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通过微博举报功能或司法途径维护权益。至于站方的主动监控,新浪一位工作人员称,由于微博信息量过大,加上新浪也不能随便删除未经确实的微博内容,因此很难全部顾及。

  对此,专家建议,加强对“微博人肉”的控制,必须强化微博管理平台的信息良莠判断机制,在微博社区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化。同时,适当调整现有的法律规定,细化网络侵权判定及惩罚机制。而作为管理方,需要特别注意一次性、大批量的非法个人私密信息披露。

  “我们对于人肉搜索要一如既往从多个信息源进行逻辑考辨,既不妨碍网友利用人肉搜索进行正常舆论监督的权利,又要防止‘人肉伪搜索’侵犯公民合法权益。”沈阳说。(新华网)

  • 相关阅读
  • 微博平台首部诗集《春的脚步》将出版

    以微博为支点,以生活为乳汁,以一大批草根写手为杠杆,用诗歌镜头记录生活和时代风云的诗集《春的脚步》,将于明年元月份出版。微诗体发起人高世现为诗集作序,他称这是我国目前为止第一部完全选用发表在微博上的诗歌的诗刊(民刊)。...

    时间:12-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