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天地九重任翱翔——记神舟九号航天员乘组

天地九重任翱翔——记神舟九号航天员乘组

2012-08-06 16:20:44

  7月31日,记者再次来到北京航天城航天员中心探望还处于恢复训练和疗养阶段的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如今,3位航天员的重力再适应进展顺利,各项生理指标均已恢复正常。13天的太空之旅,他们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多项新的纪录,也带给中华儿女许多骄傲和感动。

  “你们就是祖国人民的眼睛”

  到宇宙中去看一看,是每个地球人的梦想。出征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曾对航天员们说,“你们就是祖国人民的眼睛,帮我们去看一看太空的模样。”

  对于第二次飞天的指令长景海鹏来说,这仍然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中国航天史上最长的飞行时间、首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首次进入在太空运行的空间实验室、首次手控在轨交会对接、首次系统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景海鹏告诉记者,太空飞行的13天里,他们所做的大部分工作是科学实验,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23点,有时甚至到第二天凌晨。由于工作量大,航天员吃饭的时间总是一推再推,地面上的领导和专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然而,尽管地面多次提出压缩工作量的要求,3名航天员为能取得更多宝贵的实验数据,仍然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全部任务。

  他们在太空创造着奇迹,也时刻准备迎接风险的挑战。

  6月24日,刘旺以沉着冷静的操作,手控交会对接成功,打下漂亮的“太空10环”。这个“10环”,比自动对接精度更高,组合体姿态偏差最大角提高了10度以上;燃料更省,仅从110米瞄准到对接这一段,就节省燃料5公斤;时间更短,用时不到7分钟,缩短了宝贵的3分多钟。这标志着中国已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6月28日,神舟九号返回时的开伞瞬间,舱体出现剧烈旋转、摇摆、过载,完全超出了女航天员刘洋的心理预期。“强大的过载压力,仿佛要把我甩出去,这是在地面训练时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在这种难以预料的情况下,刘洋表现得从容、冷静,最终将指令准确发出,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随时为实现使命做好准备”

  一向不苟言笑的刘旺在对接成功的一刹那,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我选择了航天事业,航天事业也选择了我,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感到幸福的呢?”

  刘旺是我国培养的第一批航天员,进入航天员大队已经15年了。他说,“这5000多个日日夜夜中,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随时为实现自己的使命做好准备。”

  太空中实施交会对接,需要控制好飞船的姿态、位置、速度,考验航天员的心理稳定性,以及快速反应、准确判断、精准控制的素质和能力。空间环境在地面虽然无法完全模拟,但地面练习无疑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基础。

  在地面进行的1500多次手控交会对接训练中,刘旺的成功率保持在百分之百。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对接时两个航天器对接机构的角度偏差不能超过4度,但在训练中,刘旺坚持按照0.2度的偏差控制要求自己。教员把手柄操作延迟设置在800毫秒到1秒,但他主动延长到2秒,这意味着操作控制难度更大。如此高标准,让他的操作精度不仅超出工程人员提出的要求,也胜过了自动交会对接的精度。

  “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不备”,这是每一名航天员坚守的信条。虽然已经执行过神舟七号任务,许多人都不相信景海鹏还有二次飞天的机会。但是这些年来,景海鹏从没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他从不午休,每晚都要工作至深夜。他很少请人到他的房间做客,那是因为他房间的地上全都是铺开的操作手册,几乎没有立足之处。

  • 相关阅读
  • 女航天员刘洋撰文:亿万双手托举“嫦娥”飞天

      嫦娥飞天,中华民族流传千百年的美丽神话。从未想到,我会成为真实版的“嫦娥”。  思考这篇文章之际,我刚从浩瀚太空归来。作为中国首位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我很幸运,也很幸福!因为生在这个伟大...

    时间:07-24
  • 神九3位航天员今日上午与记者见面并答问

    经过两周休息之后,神九航天员乘组3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13日上午与记者见面并回答提问。(新华网)...

    时间:07-13
  • 神舟九号返回舱昨日开舱

      据新华社消息 (记者 田兆运 王 敏)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同举办的神舟九号返回舱开舱仪式1日在京举行。来自研制单位和搭载单位的代表一道,共同迎接神舟九号返回舱回“家&rdquo...

    时间:07-02
  • 神九飞船成功着陆 3名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

    6月29日,地面搜索人员接近神九返回舱进行开舱处置。新华社记者任军川摄  6月29日,地面搜索人员接近神九返回舱进行开舱处置。新华社记者任军川摄  北京时间6月29日10时许,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位于内...

    时间:06-29
  • 神九搜救任务:第一时间实施对航天员医疗救护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指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副主任张海东表示,相比神舟八号任务,神舟九号任务着陆场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增加了航天救援任务,相关技术状态和任务要求也相应发生变化,神九搜救任务主要...

    时间:06-29
  • 神舟九号告别天宫一号 计划29日返回地面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8日宣布,经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九号飞船将于29日10时许返回地面。  28日9时22分,神舟九号飞船在航天员刘旺的手动控制下与天宫...

    时间:06-28
  • “神九”航天员发回太空短信

      记者今天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6月25日下午16时43分,女航天员刘洋代表神舟九号航天员飞行乘组,利用地面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电子邮件传输系统,发回了第一条面向公众的太空短信。通过天宫一号科普微博...

    时间:06-27
  • 航天员景海鹏出征太空前的随笔:一切都好

      编者按:这是航天员景海鹏于2012年6月8日夜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前写的一篇随笔。今天,他和战友一起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在这一特殊时刻,细读此文,更能品味他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感。  明天早晨...

    时间:06-25
  • 神九飞船首次载客会天宫 三名航天员入住感觉良好

      “感觉良好!”18日17时07分,当顺利从飞船进入天宫一号的航天员景海鹏向地面发出报告时,神舟九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组成的组合体已平稳飞行近3个小时。  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在轨运行的航天...

    时间:06-19
  • 神九天宫组合体24日分离 由航天员手动二次对接

      昨日14时14分,神舟九号载着3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成功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首次成功实现载人自动交会对接。  神九每秒0.2米靠近天宫  据悉,在地面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神九经过远距离导引段变轨,于昨日...

    时间:06-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