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泥河湾遗址群考古探微

泥河湾遗址群考古探微

2012-08-20 10:28:17

  坐西向东,马圈沟遗址开掘剖面峰削壁立,200万年历史如云烟过眼。

  致力于旧石器古人类研究的基层文保工作者成胜泉站在这座高逾五米的剖面下,手指沿着青灰色的“泥河湾层”缓慢划过,“这是第四纪标准地层。”细腻的泥屑泛起,每一点人类的遗迹都隐藏在这漫长的时间旷野里,雪爪鸿泥,吉光片羽。

  在他周边的100平方米内,曾发掘出石器、化石1700多件。

  在他周边的一公里内,发现了距今200万年的人类遗迹,对亚洲人类的起源与演化,提出新的命题。

  在他周边的两千平方公里内,遍布着150多处早期人类遗址,其中40处达百万年以上。密度中国仅有,世所罕见。

  这是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一个记录了东方人类起源、演变过程的天然博物馆,一个有着百年发掘史却仍是国际学术争论热点的“考古圣地”。这些发现使一些学者相信,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

  文明之源:人类也可能从中国泥河湾走来

  马圈沟第三文化层的开掘剖面下,野草稀疏。200万年前的某天,我们的祖先在这里饕餮了猛犸象之后,心满意足地放下了“餐叉”。

  “餐叉”的科学称谓是“刮削器”,旧石器时代的进食工具之一。“出土时,恰恰有一件刮削器在大象的肋骨化石上。”这个结果让当时包括成胜泉在内的所有考古专家兴奋不已,一个鲜活的史前进餐场面呼之欲出。

  在泥河湾马圈沟遗址,已发掘的一、二、三文化层两面相对,四至七文化层从上而下层层深入,剖面上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距离达13米之高。2001年发掘时,第三文化层的探方内散落着以象的骨骼为主,间有石制品、动物遗骨的遗物密集分布区域。骨骼分布集中而无序,在它们之间,散落着石核、石片、刮削器等工具。另三件用来制造“餐具”的石锤散落在外围。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在多数动物的遗骨上都有十分清晰的被古人类砍砸和刮削的痕迹。

  像一封写给未来的书信,语气恳切,信息明确:我们在这里。

  “这封信”告诉人们,这里是东方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是东北亚先民漫长演化征途的出发地。相对于被称作人类摇篮的东非奥杜维峡谷,这里的价值和地位,毫不逊色。

  在此之前,距今136万年的泥河湾小长梁遗址曾因出土过加工技术精细、进步的“细小石器”,引发了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院士的大胆推断:“泥河湾地层才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而马圈沟遗址发掘后,将人类在东北亚存在的事实推演至200万年前左右。当前学界还有学者认为,泥河湾尚可以发现更早的人类遗迹。

  “这已经证明了这个时期人的存在,找到猿人化石也只是时间问题。”终生致力于泥河湾考古研究、中科院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卫奇认为,虽然发现猿人化石“可遇不可求”,但他仍对此充满信心:“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对世界考古界的一大贡献。同样,泥河湾人的发现将是本世纪中国对世界考古界的一大贡献。”

  文脉延续:人类演化的全记录

  穿过阳原县东井集镇一直向西,一条干枯的河床将人们引向旧石器中期的人类文化遗址,侯家窑。这是一处大型旷野遗址,在山西境内的部分,被称为许家窑。

  脚下这条被称作“梨益沟”的河床,10万年前水流丰沛。“侯家窑人”在这里饮水完毕,挥动着打制的石球飞索猎马。

  19件人类头骨化石和1000余枚直径从八九厘米到20厘米不等的石球曾在这里出土。前者是泥河湾遗址群的首次出土,后者在数量上居世界同期遗址第一位。

  • 相关阅读
  • 辽国首都辽上京遗址考古发掘获重大发现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千年前的契丹古国——辽国的首都辽上京进行考古发掘并获重大发现。  此次考古发掘工作主要是对辽上京城的制高点,即皇城西南角的西山...

    时间:08-13
  • 科学家在非洲考古确认一个新人种“鲁道夫人”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在肯尼亚新发现的一些古人类化石说明,人类进化史上曾有争议的鲁道夫人确实存在,这显示出古人类的进化比原有认识更为复杂。  有关鲁道夫人的争议始于19...

    时间:08-09
  • 河南考古所60年刨出21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8月8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迎来60周岁的生日。据悉,自1990年开始评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来,该所共有21个项目入选,几乎平均每年1项,在全国各文物考古机构中名列前茅。  ...

    时间:08-09
  • 雅砻江流域考古大发现珍品文物亮相

      为表现我国西南地区古代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蜀南之谜——雅砻江流域考古大发现”文物展于8月1日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始为期3个月的展出。  本次展览精选位于川西南雅砻江流域发现...

    时间:08-02
  • 考古专家首次发现秦始皇时期世界最高大木桥

      最新考古发现表明,一座秦始皇时期已存在的跨越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木桥,应属于迄今为止发现的两千年前世界上最高大的木桥,堪与古罗马建筑相媲美。  今年4月中旬,农民在西安市北三环外西席村、高庙村北农田...

    时间:07-27
  • 法国考古学家发现法老船 可追溯到“登”时期

      埃及文物部25日说,法国考古学家在埃及首都开罗西部阿布拉瓦什地区的考察期间,发现一艘大约有5000年历史的法老太阳船。  文物部长穆罕默德·易卜拉欣在一份声明中说:“这艘船可以追溯到第一...

    时间:07-27
  • 中国考古简讯 青铜矛首次现身西周早期墓葬

      青铜矛首次现身西周早期墓葬  考古专家近日对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西周墓葬进行发掘时,发现了一只残损的鼎和一个青铜矛,这是青铜矛首次在西周早期墓葬中出现。此前,青铜矛曾出现在西周晚期墓葬中。史料记载,...

    时间:07-09
  • 宝鸡出土商周青铜文物 堪称30年来考古重大发现

    考古现场发现的大量青铜器  堪称30年来商周墓葬考古重大发现,抢救性清理提取出大量青铜器  20世纪70年代西安临潼几位村民一镢头挖出秦始皇兵马俑,震惊世界。30多年后的今天,在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同...

    时间:07-09
  • 国家博物馆首推水下考古成果展

      南海一号宋代沉船、西沙华光礁一号沉船……在我国浩瀚的领海之下,沉睡着大量沉船遗址,可以说每一艘沉船都是一座宝藏。昨天,国家博物馆首次推出水下考古成果展,详陈近年参与的水下考古项目和成果...

    时间:07-03
  • 浙江象山启动“小白礁1号”水下考古发掘

      颇为业界关注的浙江省象山县“小白礁1号”清代沉船遗址考古发掘活动于24日正式启动。考古队员经过一天发掘,出水2件青花碗,在沉船遗址西侧发现梅园石,并对其周边附着的泥沙进行清理,为25日梅...

    时间:06-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