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特写:苏绣针尖上的宇宙之美

特写:苏绣针尖上的宇宙之美

2012-08-24 17:13:36

  光年尺度的宇宙如今被巧手的苏州绣女用针线囿于一米见方的绣作之中,这在正在举行的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引起了天文学家们的阵阵惊叹。

  这些作品初看非常像高分辨率的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宇宙照片,但仔细端详,细细密密针脚跃然于纱布之上,在光线的照射下丝线的线条熠熠生辉,为人们展现出宇宙深处的遥远天体的慑人魅力。

  “如此精细的星空图真是令人惊奇……”英国物理学家乔斯林·贝尔·伯内尔在20余幅以宇宙星空为主题的苏绣展览前赞叹道。作为脉冲星的发现者,她在大会的开幕式上做了重要演讲,题目是“令人惊奇的宇宙”。

  一位身着旗袍的绣女正在大会的一个展位中绣着一幅来自美国宇航局的地球图案。她叫陈英华,39岁,来自苏绣的故乡苏州。作为一个苏绣世家的传人,她七八岁起就开始学习刺绣,十几岁师从父母,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刺绣的传统图案一般是花鸟鱼虫,我在几年前开始尝试新的创作,绣一些人物或者油画。”陈英华对新华社记者说,自己充满好奇心,渴望做各种尝试突破传统苏绣的边界。

  2006年,紫金山天文台苏州观测站站长梅苞找到了她,向她展示了一些美国航天局拍摄的星云、星系照片。“天呐,我惊呆了,太美了。没想到小时候一直喜欢的星空,实际上是这个样子的。”陈英华说。

  “正如物理学家李政道所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我从小在苏州长大,对艺术尤其是苏绣充满热爱,希望能够用苏绣这样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展现我所研究的天文学之美。”梅苞说。

  最开始的尝试是非常艰苦的,梅苞以天文学的眼光要求绣作的精确度,而陈英华本人以苏绣艺术的眼光要求绣作的美感,一来二去不断修改、尝试,第一幅作品蟹状星云终于诞生。

  “蟹状星云是我的第一幅作品,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幅作品,同时也是最难绣的,我花了六个月才完成。”陈英华说。

  梅苞说,选择蟹状星云作为开始,是有意为之。“蟹状星云是中国人在1054年观测到的超新星爆发演化而来,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超新星爆发记载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笔”。

  “每次开始创作之前,我都会向陈英华讲解相关的天文知识,当她懂得这些天体的原理和故事之后,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在梅苞的指导下,蟹状星云、鹰状星云、仙女星系、漩涡星系、黑洞、日珥……相继出现在陈英华的针尖。

  为了表现一些天体逐渐淡去的光晕,陈英华尝试了许多针法,甚至创造了一些新的针法来适应“宇宙表达”的需要。“有的线条甚至是丝线的64分之一,重新还原到了桑蚕吐丝的粗细程度。”她说。

  陈英华的作品一问世就在苏州本地的绣品比赛中获奖,后来她的“蟹状星云”被带到白俄罗斯参展,明年她的“黑洞”将赴巴西参展。

  “刺绣作品比照片或者油画更富立体感,色彩绚丽,纹理丰富,那些丝线会充满变化,在光线下显露出宇宙动人的一面。”梅苞说。他曾经尝试找过其他的绣女,但是陈英华所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和高超的技艺让她脱颖而出。

  陈英华的作品被网友转发到新浪微博,一天之内转发数量就超过了15000次,甚至有网友为她赋诗:“纤纤玉指奇,巧嵌一丈纱,丝络轻似水,星河入画来。”

  梅苞说,苏绣的题材一直非常有限,陈英华的作品将对传统苏绣产生非常大的冲击。“但这种冲击不是毁灭性的,因为要完成这样的作品,必须基于对传统技巧的娴熟掌握。这样的创新是基于传统传承的创新”。

  • 相关阅读
  • 姚建萍:应推动苏绣艺术品走上国际舞台

      6月7日,英国王室正式收藏中国著名苏绣艺术家姚建萍女士创作的苏绣肖像作品《英国女王》。英国女王次子安德鲁王子当天在白金汉宫会见了姚建萍及其家人,并表示这幅作品是英国女王所有肖像中最好的一幅。白金汉宫...

    时间:07-24
  • 苏绣英国女王像被白金汉宫收藏

      在英国隆重庆祝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之际,中国著名苏绣女艺术家姚建萍7日在白金汉宫将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英国女王》交到王室成员安德鲁王子手中,此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肖像苏绣被白金汉宫正式收藏...

    时间:06-08
  • 娇古苏绣成为收藏界新宠

      5月23日,西安朱雀收藏俱乐部内,随着拍卖师一锤定音,苏绣《空山鸟语》以100万成交价被收藏家张先生买走。  对能够将这幅苏绣收于囊中,张先生显得喜不自胜:“这绣品构图精妙,工艺精湛,又出自于娇古苏...

    时间:06-05
  • 特写:中国自行车博物馆的时代记忆

      走进位于河北省霸州市的中国自行车博物馆,馆内中国产的“红旗”“飞鸽”“永久”“凤凰”,英国产的“白金人”“三枪”,日本产的“普利司通...

    时间:05-24
  • 两会特写:胡锦涛问房问旱又问水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题:胡锦涛问房问旱又问水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你们县现在还有多少人住茅草房、叉叉房?”  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审议。当全国...

    时间:03-08
  • (两会特写)中国外交:不妄自菲薄 不好为人师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中国外交:不妄自菲薄 不好为人师  中新社记者 欧阳开宇 郭金超  “我们不妄自菲薄,我们也不好为人师。”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中国外长...

    时间:03-06
  • 迷人野生动物特写:鼹鼠露齿而笑

    迷人野生动物特写:鼹鼠露齿而笑  这些不管来自从赤裸裸的鼹鼠到变色龙,还是从狐猴到大象的图片令人惊讶,它们完美展现了这些体型不一的动物们的精彩瞬间。所有照片都是在一个工作室的黑色或白色背景下拍摄的,拍...

    时间:02-08
  • 惊人的动物特写

      野生动物摄影是最具挑战性的摄影题材之一。进行野生动物摄影涉及到对动物的行为和其他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总而言之,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  更有甚者,拍摄某些物种还需要摄影师掌握潜伏或...

    时间:06-21
  • 影人特写:洪金宝,我做大哥好多年(组图)

    洪金宝 童年时代的洪金宝 武师时代的洪金宝 香港影坛有很多大哥:在陈可辛眼中,曾志伟是大哥;在很多人看来,成龙是大哥;但对曾志伟和成龙来说,洪金宝才是大哥。事实上,在八十年代,最多人叫洪金宝的...

    时间:05-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