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法国秋高气爽、瓜果飘香,而坐落于法国洛林大区,身旁环绕着大片森林和葡萄园的欧洲花园城市——南锡更是花团锦簇、景色怡人,持续时间长达一周的“于贝尔·古里安”国际科学传播大会正在这里举行。
此次大会从9月2日一直持续到9月7日,在这期间,来自世界67个国家的400多名嘉宾出席了几十场科学研讨报告会和考察活动。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交流世界不同地区科技传播和大众科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于贝尔·古里安与科学传播
于贝尔·古里安1924年出生在洛林地区,他是整个法国的骄傲。古里安曾任两届法国政府部长,一任法国航天局局长,更于1979年到1984年期间担任欧洲航天局首任局长。在他主导下,欧洲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阿丽亚娜火箭计划、欧洲空间站、法国第一位航天员等开创性工作都是在他任内完成,因此他也被尊称为“欧洲航天之父”。
此次南锡国际科学传播大会以他的名字命名,因为古里安不仅是个出色的科学家和政治家,而且一生都十分热衷于科技传播和公众科普事业,他卸任前的最后一个职位就是法国科技博物馆联合会主席。
拉近科学与公众距离
9月5日晚,南锡市长·罗西诺先生在具有近300多年历史、美轮美奂的南锡市政厅设宴欢迎前来参加大会的各国嘉宾。他在发言中强调,南锡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更是一座科学的城市。随着技术时代的到来,目前国际科技传播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需要世界各地的专家共同探讨,为全球公众科普工作的未来设定规划、研究方案。
科学日秘书长、洛林大学教授帕特里克·巴朗日说,科学技术今天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公众对于先进科技带来的转变多少还有些不适应,但技术主导世界正在成为方向和潮流。越来越多的先进科学技术正在迅速改变我们的世界。而今天,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政治、社会或经济问题,都与科学和技术面临的挑战相关,比如核能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
国际热核计划(ITER)新闻官米歇尔·克拉森指出,尽管科技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然而普通公众却感觉自己与科学相距甚远,因为他们感觉一谈起科学就是高深莫测、刁钻古怪和难以理解的:另一方面,科学家和科研人员们也面临着相似的苦恼,他们认为自己的研究和成果往往得不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有时科研甚至成为了被社会遗忘的角落,真正科学、理性的声音缺乏听众。
那么如何化解当前世界出现的这种科学科研与普通民众沟通障碍问题,更好地促进科学和普通民众的联系和互动,正是此次“于贝尔·古里安”科学传播大会重点讨论的课题之一。此次大会的设定目标是,通过各国专家学者的研讨交流碰撞,制定出加强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联系的可行方案,尤其是要提高普通社会公民在科学科研中的参与度和认知感。
事实上,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在扎实推进科技和普通社会公民的沟通。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足够的手段支持。其中涉及科学技术的阐述和沟通,更需要大学、研究机构和科技会所等实体机构加深参与,新媒体、社交网络、科学中心和博物馆、科学文化中心等机构也日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法国科研中心公关部长布里吉特·佩罗卡认为,信息时代要求重新定位普通公民在研究和创新中的角色,普通民众正在逐步加深自己在科研中的影响和作用。任何一门科学种类的研究进展,包括应用程序、环境影响和其他问题,都必须即时与公众保持必要的沟通和讨论,因为科学家和普通民众关于某一科技事件的态度都值得重视,他们都是参与社会决定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