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种田的新探索
在院军合作示范基地,老齐正在摸索结合中科院的机械化作业、生物防治和精准农业等技术,把东北玉米种得更好。
玉米出苗后,东北最常见的病虫就是玉米螟。“利用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生产无公害绿色玉米同时保护环境。”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秦启联说。玉米螟的天敌是赤眼蜂,利用剥去蚕丝的柞蚕卵做寄生体繁殖赤眼蜂,然后利用特制放蜂器投入玉米地。“可以除去60%的玉米螟,而每亩地成本才两元钱左右。”老莱基地已建成生物防控工程技术实验室,3年间培育玉米螟赤眼蜂30万只,放飞面积1000亩。
“赤眼蜂的扩散直径是6米,要想加强防治效果并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结合精准农业的相关技术,先对农田‘体检’,然后‘对症下药’。”秦启联说。
离老莱不远的双山基地,一块500亩示范田正在实验利用旋翼无人机定点、定量播撒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笔者在田间碰见齐晓宁,果不其然,这片玉米也是他指导种植的。老齐有个愿望,以后在东北的田间,玉米都有规律的垄向和垄距,示范基地的“高科技”也都飞入寻常百姓家。(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