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的新闻页面,若以“造纸厂”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得到相关报道数十万条,其中充斥着有关这个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的内容。近些年,中小造纸厂被迫关停的消息也不时见诸报端。
然而,这远非造纸行业的全貌。相反,新兴的生物质精炼技术,正雕琢着原本粗放的造纸产业。在传统造纸业的主流程下,其多元化、精细化的未来,逐渐浮现。
中国造纸学会理事长陈学忠日前表示,作为高效、低污染、低能耗的生物技术,生物质精炼将使传统的制浆造纸企业转型成为生物精炼企业,不光生产纸浆、纸和纸板,还生产生物质材料、化学品、生物能源等。
造纸行业的“冰火之歌”
随着电子媒体的兴起,书写纸和新闻纸的市场需求有所下降,互联网降低了纸张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率,现在很多企业的内部沟通都是依靠电子邮件,而不是纸张。电子商务和电子签名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纸张的使用。
日本造纸联合会公布的全球主要国家造纸业绩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欧美主要国家的纸与纸板生产继2011年之后再次跌破同比水平。
近些年,欧洲纸业联盟(CEPI)主要国家的业绩下滑明显,美国纸业主要品种的业绩已风光不再。
与在严冬中寻求突围的欧美纸业相反,近些年,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造纸产业发展迅猛。
“从规模上讲,中国造纸产业已超过美国。”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冯文英如是说。
近10年来,我国造纸产业发展之迅速,从统计数据上便清晰可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规模以上造纸企业2587家,工业总产值(当年价)1398亿元,利税总额140.1亿元,资产总计2240亿元。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造纸生产企业2620家,工业总产值(当年价)6911亿元,利税总额557亿元,资产总计6990亿元。
然而,快速增长背后是隐忧。
陈学忠表示,传统的制浆造纸工业的特点是耗用大量的生物质原料和化学品,产品单一,主要生产纸浆、纸和纸板。
此外,高能耗、高污染以及产能过剩,亦成为笼罩在本土造纸行业头顶上挥之不去的阴云。
魅力可期的“吃干榨尽”
无论是业绩下滑的欧美造纸产业,还是发展与隐患并存的国内纸业,都面临着转型之困。而日趋成熟的生物质精练技术,正成为业内的共同期望。
生物质精炼,主要是指将植物资源中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木素和半纤维素)经过一定的处理转化成高附加值的材料、能源和化工产品等。造纸利用的是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剩下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成分如能利用,就是一种精炼。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项目工程师徐明表示:“在生物质精炼这一概念出现之前,造纸行业其实很早就已经开始注重综合利用,比如在制浆造纸的同时生产一些化学品,并实现能源回收,有的造纸厂可以实现能源自给。”
而随着生物质精炼技术的发展,传统制浆造纸企业有望转型为集约化的生物质精炼厂,在利用木材等生物质原料生产纸浆产品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更为精细、多元的产品,例如高附加值的生物质燃料和化学品,如乙醇、碳纤维、聚合物等。
据了解,世界纸业巨头之一的芬欧汇川集团正在芬兰建设以木材为基础生产第二代生物柴油的生物精炼厂,设计年产能为10万吨。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其生物柴油产品将使运输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80%。
本土主要纸业公司之一,山东太阳纸业更是另辟蹊径,投资3000万元建立分厂,从事木糖醇相关衍生品生产。
通过生物质精炼技术,还可将废弃物制成板材。“纸箱中含有不少塑料成分,直接焚烧处理会产生有害气体,但这些塑料可被处理为黏合剂,代替含有有毒物质甲醛的胶黏剂,和纸质成分一同被制成‘木塑复合板’,可以用在家具或其他板材上,更为环保。”冯文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