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个人信息频泄露 收发快递须留心

个人信息频泄露 收发快递须留心

2012-12-21 11:58:11

来源:

  近期频频发生的快递单信息泄露事件引起了不少人的警觉:当你兴致勃勃地在网上扫完货,填在快递单上的姓名、电话、地址以及快递单号等信息可能被网上公开叫卖。据媒体报道,涉及“快递公司员工私下买卖单号”的公司包括申通、圆通、中通、顺丰等。被贩卖的信息涉及几十万人,已发展成为一种“地下产业”。

  因为这笔“买卖”,网上还出现了多个专门用于快递单号交易的网站,例如“淘单114”、“淘铺发”、“淘单网”、“单号吧”等,每个单号都被明码标价,“批发价”最低才4毛钱。

  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快递单信息买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用途:首先,有些网店为了博取“信誉”,通过购买已经过期的快递单来形成虚假的交易量,从而提升自己的“信用级别”;其次,从快递单上获取的电话号码等信息,可以成为“广告轰炸”的渠道。如果说这些用途还能勉强算“情有可原”,有些“用途”就相当可怕了:有的不法分子利用快递单信息伪造单据,将贵重的快递物品偷梁换柱;甚至还有不法分子利用快递信息扮作快递员入室抢劫行凶的恶性事件。

  有专家指出,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滞后是导致信息泄露的重要原因。法律对判定信息泄露的依据及如何追究、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细则没有做详细的规定;政府及相关法律法规对物流企业在申请经营权时没有具体的信息安全及保密的要求,再加上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管理只能靠企业自觉,而快递运单在处理过程中需要经过电商、收件员、分拣录入等多个环节,很难防范是哪个环节将信息泄露了出去。

  业内人士坦言,目前国内除了16家规模以上的快递企业有较好的快递单信息监管能力以外,要其他快递企业实现自行监管实在是奢求。

  近日,国家邮政局下发《关于严密防范寄递企业及从业人员非法泄露用户使用邮政服务或快递服务信息的通知》,要求各地邮政管理局督促寄递企业开展自查,对企业采集用户信息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员要逐一排查,发现漏洞与隐患要及时整改。

  《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也正在公开征求意见,成稿有望于今年底前出台。意见稿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不得违法泄露在从事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的用户信息;快递从业人员不得违法泄露在提供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的用户信息,泄露用户信息的快递企业将被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消费者而言,虽然不能百分百杜绝个人信息被泄露,但如果能留个心眼,做到以下几点,总能有所避免:

  1.尽可能选择大型、正规、信誉好的快递公司。这些公司管理比较严格,从业人员队伍比较稳定,即使出现问题也容易查清责任归属。

  2.收到快递后注意销毁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收到快递后,不要将外包装上写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随意丢弃,而应以撕毁、涂抹、焚烧等方式妥善销毁。不仅姓名、地址、电话等信息要进行销毁,快递单单号也应一并抹去,否则他人也可通过快递单号查到您的个人信息。

  3.在不影响收取快递的情况下,填写个人信息时可进行适当的模糊处理。比如姓名可以只写某先生或某女士,住址可以写某小区但不必精确到门牌号码,最好是直接寄到工作所在单位,填写办公固定电话号码。

  • 相关阅读
  • 河北立法制止个人信息泄露 非法泄露最高罚50万

      针对当前个人信息泄露这一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日前通过的《河北省信息化条例》对此做出明确规定,非法泄露他人信息最高罚50万元。  《河北省信息化条例》规定,单位和个人向公民、法人或其他...

    时间:11-06
  • 电信外包商3名员工售卖2万条个人信息获刑

      市民或许没有料到,当他们接到自称电信工作人员打来的催交宽带续约费用的电话时,竟是一场骗局的开始。记者昨天从广州市海珠区法院了解到,三名电信外包商的员工,由于售卖公民个人信息2.2万多条,被法院以出售公...

    时间:10-10
  • 新生入学防骗宝典:个人信息勿泄露 勿轻信陌生人

      又到一年开学季,大学新生也陆续离家前往学校报到。可有一些心怀叵测的骗子,就专门瞅准了这个时机,对这些初到陌生城市、缺乏社会经验、防范意识淡薄的大学新生下手。  在西安火车站记者看到,人群中有不少大...

    时间:08-27
  • 调查称七成网民遭遇个人信息泄露

      近日,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通过半月谈网进行的一项3046人参与的在线调查发现,有七成网民曾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其中,有30%的网民表示曾多次遭遇此类情况。  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打击非法买卖公民...

    时间:05-21
  • 调查称七成网民遭遇个人信息泄露

      近日,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通过半月谈网进行的一项3046人参与的在线调查发现,有七成网民曾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其中,有30%的网民表示曾多次遭遇此类情况。  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打击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

    时间:05-21
  • 中国即将出台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12日正式宣布,《信息安全技术 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已编制完成,现已作为指导性技术文件通过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办公会审议,正按照国家标准审批程序上报...

    时间:04-13
  • 个人信息保护将出台国标 明确使用后立即删除

      近日,工信部直属的中国软件测评中心透露,他们联合30多家单位起草的《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已正式通过评审,正报批国家标准。  工信部安全协调司副司长欧阳武介绍说,这个...

    时间:04-05
  • 全国首例盗取个人信息案告破 贩卖信息1394万条

      8月31日,记者从西安市公安局高新分局了解到,“5?19”全国首例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已于8月24日成功侦破。首犯周双成等4名涉案人员悉数落网,长期盘踞西安市,非法获取、贩卖手机用户个人信息的违法...

    时间:09-01
  • 新华视点:电信员工买卖手机个人信息案追踪(图)

    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侦探通过修改手机密码获取个人信息,甚至通过手机定位锁定使用者的位置,这些一般人只能在电影大片中才会看到的情节已成为现实: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正审理一起“私家...

    时间:08-25
  • 电话诈骗五种花样需警惕 个人信息被泄露成帮凶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该院办理的电话诈骗案件中,涉案嫌疑人均是通过互联网购买被害人详细信息,姓名、通话记录等都在其中。  2009年1月至11月底,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共办理诈骗...

    时间:12-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