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日从中科院上海分院获悉,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王育竹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在新型星载原子钟——“铷原子钟”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利用原子吸收或释放能量时发出的电磁波来计时的原子钟,堪称世界上最精确的计时工具,是美国GPS、中国北斗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原子钟里的元素有氢、铯、铷等。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铷气泡型原子钟做卫星导航系统的星载钟。但传统的铷气泡型原子钟利用了连续光抽运技术,存在光频移。由于散弹噪声的影响,原子钟的中长期频率稳定性不好。
王育竹院士领导的新型星载原子钟课题组,则首次利用正交偏振探测技术,探测气泡式铷原子钟的钟跃迁信号,获得了高达90%的超高对比度,抑制了散弹噪声,极大地提高了钟跃迁信号的信噪比和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
这一研究的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光学快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