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瞬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手机也给现代人际交往带来了“灾难”,它占据了人过多的注意力,把人培养成了“电子动物”。
据国际电信联盟最新消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平均每百人中就有86人拥有手机,全球手机用户达到60亿,仅中国就有近10亿。特别是智能手机问世以来,很多人更是机不离手。
20亿人陷入手机依赖
几乎一年换一部手机的李灿刚刚花高价订购了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在他的通讯录里,储存着562个电话号码,其中包括亲人、朋友、同事等几乎他全部的关系网。“如果没有了手机,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活。”李灿说,他对手机的依赖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手机就是他的眼睛、耳朵、嘴巴,甚至像钱包、钥匙,离开手机几乎寸步难行。
和朋友约好去自驾游的姜女士更是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失落。“事先憧憬的欣赏美景、一路欢笑的场景完全没有出现。旅行途中、休息间隙、吃饭空档,哪怕仅几分钟,大家都会低头拿出手机摆弄。”姜女士说,这次度假已经变成“大家换了个地方玩手机”,眼前的风景和旅伴都显得那样平淡。
如今,许多人正过着“被手机绑架”的生活:上下班途中抱着手机玩一路;回到家和家人没有交流,拿着手机或电脑上网冲浪、聊天;朋友间约好逛街吃饭聊天,更像是手机和手机的聚会;在餐馆等着上菜的间隙,所有人都掏出手机摆弄;就连回家陪父母的短暂时间,都会不停地被手机铃声打扰……法新社曾经在一篇报道中这样描述中国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在中国的公共汽车上,你会看到年轻人都在玩手机,或是打游戏、玩微博,或是发短信,又或是上网,手机就是他们的全部……”
沉溺于手机的不仅是中国人,“手机依赖症”已在全世界蔓延。美国曾做过一个调查,当问到“如果你的手机被扔到恶臭的垃圾堆里,你还会去找吗”,超过63%的美国人回答“会”,另有25%的美国人会和偷手机的小偷打架,55%的美国女性“宁可不化妆出门,但必须带上手机”。
有机构在对全球11个国家8000多名受访者调查后发现:有3/4的人会随身携带手机,1/4的人认为手机比钱包更重要,2/3的受访者在睡觉时不会关机,超过1/3的人表示“离开手机无法生活”。按照全球60亿手机用户来计算,目前至少有20亿人每天和手机“捆绑”着过日子。
手机是“电子海洛因”
如今,网络上正在疯传手机的“七宗罪”:1.睁眼后第一件事是打开手机看;2.朋友聚餐先用手机给饭菜拍照,然后各玩各的手机,等到说再见,大家啥都没聊;3.每隔一会儿就要打开手机,看看微博有没有新消息;4.视力越来越糟;5.总担心电池不够用;6.最怕别人借手机,太多秘密都在手机里;7.丢了手机就像丢了魂。虽然这7条不足以控诉手机的全部“罪状”,但手机已经如同“电子海洛因”,对人的负面影响纷纷呈现出来。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手机辐射可能会引发癌症,手机的使用和汽车尾气等一并被列入“癌症危害”。近期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专家对市面上的36款手机进行了拆解和分析后发现,手机不仅外表布满细菌,体内还藏有数十种有毒物质──从危险的阻燃剂、聚氯乙烯和溴,到铅、锡、铬、汞、镉等重金属,它们对未来环境的污染将成为大问题。
在心理督导师王国荣看来,手机对人们感情和心理的伤害尤其需要关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心理学者曾征集了几十名互不相识的志愿者,让他们在私密环境中聊天,并在附近的桌子上摆放其中一人的手机。实验结果显示,如果谈话过程中手机出现在视野范围内,即使没被使用,志愿者的聊天积极性也会降低。心理学家指出,手机会降低人的移情和理解能力,即摆弄手机会伤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