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曾利用资源1号01星数据,在西南天山地区预测了4处金、铜矿的找矿靶区,并在吉根找矿区内找到了5条金、铜矿化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利用资源1号02星数据,在东胜地区进行了铀矿调查示范应用,准确认定了试验区的找矿远景区,在已知的矿化地段与实际勘探的成果符合较好。
农业监测的“神算子”
在农业方面,我国用资源1号卫星开展了江苏省农作物长势监测研究,获取的数据为指导农田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资料。对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大豆长势实行了遥感监测,获取了作物长势,预测了产量,并以此作为制定作物种植计划的基础。
除了有效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评估作物产量等重要应用外,资源1号卫星还积极扩展了经济作物新品种培育种植方面的新业务。例如,2006年,用资源1号卫星数据开展了陕西省商州市人工种植丹参光谱动态分析的研究工作,通过分析丹参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土壤条件、卫星图像反射率之间的关系,为丹参的种植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
宁夏用资源1号卫星遥感数据,调查了银川平原的湿地、沙化土地及盐渍化土地现状,并开展了黄河河道变迁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从1987年到2004年,银川平原湿地、沙化土地、盐渍化土地的面积均逐渐减少;黄河银川平原段保持向东摆动的趋势。
选址规划的“好参谋”
在青藏铁路选线过程中,我国充分利用资源1号卫星的数据,同时融合其他资料,避开了断裂带和地质灾害频发区,而选取较近的线路,节省了修路资金上亿元;还利用资源1号02星CCD相机影像镶嵌处理成青藏铁路示意图,展示了青藏铁路全线45个站点及沿线的自然景观和地理概貌。此外,在西气东输工程、宁夏公路改造等监测中都获得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近几年,随着中国城镇化政策的推行,城镇在建设规模上的扩张日益加快,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一夜城”现象。为了有效地监测中国城镇化的进度,特别是促进某些大城市的规划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资源1号卫星成了最重要的城市规划监测手段。
延伸阅读
中国资源卫星已有三代
资源卫星一般运行于700千米至900千米高的圆形太阳同步轨道,10天至30天可观测地球一遍,其遥感图像的分辨率一般为2米至20米。目前,我国的资源卫星已有三代:
资源一号卫星(CBERS-01)于1999年升空,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星上三种遥感相机可昼夜观测地球,获取的数据传输回地球地面接收站,经加工、处理成各种所需的图片,供各类用户使用。CBERS-02星是01星的接替星,其各项参数与01星相同,于2003年10月21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目前仍在轨道上正常运行。
资源一号02C卫星(简称ZY-1 02C)于2011年12月22日成功发射。它重约2100公斤,设计寿命3年,搭载有全色多光谱相机和全色高分辨率相机,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
资源二号卫星(ZY-2)是传输型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中国曾于2000年9月1日和2002年10月27日分别发射这个型号的01星和02星。这两颗卫星至今仍在轨正常运行,已发回了大量数据。2004年11月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国资源二号”03星发射升空。03星的总体性能和技术水平与前两颗相比有了改进和提高。今后一段时间内,太空将呈现“中国资源二号三星高照”的态势。
资源三号卫星(ZY-3)是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卫星集测绘和资源调查功能于一体。资源三号上搭载的前、后、正视相机可以获取同一地区三个不同观测角度立体像对,能够提供丰富的三维几何信息,填补了我国立体测图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立体观测,可以测制1∶5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领域提供服务。该卫星于2012年1月9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