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科技界的聚会。”以此为开场白,3月27日晚,高调转战智能手机市场的罗永浩,以个人脱口秀的方式正式发布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锤子手机操作系统 (“Smartisan OS”)。
和IPHONE、小米等有代表性的智能手机系统一样,锤子手机系统也遭遇到吐槽和热捧的冰火两重天。由于没有经过市场检验,其成败暂且搁置一边不做评述,但在“锤子系统”的发布中,笔者感受到其与科技“极简”理念产生的共鸣。
“极简”共鸣一:释放本性。“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破旧立新式的“老罗语录”继续生成。他对苹果图标的矩形圆角吐槽,“马桶是方的、甚至篮球、足球也要做成有圆角的方形。”新的锤子系统,将各种图标释放回原本模样,海豚浏览器图标让海豚跳跃于洋面之上,韦氏字典图标让字典立体地放置于桌面。
尊重并释放本性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科技日报》2010年1月19日1版主打位置报道的《玉米晚收10天,就可增产10%》在这一点上与之产生强烈“共鸣”。“在玉米果穗苞叶发黄时就收获”的习惯是科学的吗?不是,它粗暴地打断了玉米籽粒灌浆的过程,忽视了成长规律,而推后十天可使其籽粒灌浆过程结束,遵从了自然规律进而轻易增产10%。
如报道所言,这项“傻瓜技术”已经完成20余载。同样地,锤子系统中用于锁屏和唤醒的“距离传感器技术”在多年前的数码相机中已被应用,却鲜被应用于手机。
在创新更多地被定义为披荆斩棘、勇攀高峰的情形下,很多成熟技术因其老旧或者简单被熟视无睹,一条“通衢”被忽略。这也是诸多技术的应用滞留于“最后一公里”前的原因。
“极简”共鸣二:打破惯性。通讯录里的联系人只能按首字母顺序排列?换个方式如何——将联系人按所在地划分,出差某地马上可以聚起来;按存入时间划分,在同一个局上认识的人就方便地捡到一个“篮子”里;按联系频率划分,熟不熟一目了然。
别小看这简单的“打破”,创新就是从这里起步。牛顿“逆袭”了苹果下落的惯性思维才有了经典力学定律,第一个吃螃蟹、磕破鸡蛋让它竖起来都是“逆袭”成功的典型代表。
同样,愚昧往往源自惯性思维造成的“想当然”。兰州拉面谣言之所以流传快而广,有部分食品安全信心不足的原因,更多地是惯性思维惹的祸。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潜意识,“带了‘剂’就有害,不管是否可食”、“含铅、砷、硫就有毒,不管含量多少”、“有腐蚀性就可怕、也不管生锈、溶解现象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腐蚀”。
惯性思维往往妨碍人们进行科学的思考,将视角偏执地定在一个方面从而产生错误结论,也丢弃了发散性思维可能带来的创新。因此,走出“想当然”也是以科学破除谣言的关键所在。
科技领域里,有释放本性的“傻瓜技术”,有打破惯性的“逆袭成见”。科学的精神,因极致而简单,它消除掉因未知而产生的恐惧,带来因明了可放心享用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