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 TT D O CO M O在东京地区的网络发生故障,有252万用户受到影响。事后调查发现,某款可以免费语音通信的安卓应用,每隔3至5分钟便发送控制信令,正是这款应用导致了运营商信道堵塞。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微信“信令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移动互联网应用与电信运营商的技术架构不符。微信的用户好比K TV的顾客,信令是K TV的服务员,本来50个包间10个服务员就够了,但来了一群顾客,每隔几分钟就叫服务员过去一趟,而且基本不消费。如果全是这种顾客,K TV的服务员肯定不够用。
王亚峰认为,2G技术的带宽较低,本身留给控制信道的宽带就不多,因此信令问题更加突出,而3G、4G技术的宽带就相对宽松很多,控制信道也比较通畅,因此受影响很小。实际上,微信增长带来的信令问题,随着3G和4G的普及,自然会迎刃而解。
运营商通道化难以避免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运营商传统业务的没落已是大势所趋。
在韩国,腾讯持股13%的Kakaotalk用户总量超过3500万,每日通过该应用发送的消息量超过1亿条,是韩国三大运营商短信总量的三倍。苹果在2011年推出iMessage功能,允许苹果用户在电脑、平板以及手机之间发送短信,目前iMessage用户每天发送信息已达到20亿条。GoogleVoice、Skype等移动互联网通话应用的出现,使美国居民用廉价甚至免费的通话替代了传统的拨打电话。而由于美国通信业竞争激烈,运营商们也只能对“微信们”的侵蚀“忍气吞声”。
在“微信们”的冲击下,一些运营商甚至放弃了传统业务。今年3月,美国第四大电信运营商T-m obile推出套餐,只需50美元/每月的费用,电话任打、短信任发,包500M B的流量,再加10美元,流量上升到2G B,再加10美元,则不限流量。在这个套餐计划里,传统的话音业务和短信业务已经完全成为流量的附属品。
“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传统业务衰落、运营商通道化是难以避免的。”闫小佳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收入将成为运营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2012年中国移动无线上网业务流量同比增长187.6%,中国电信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增长约2倍,中国联通的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92%,这其中也有微信的贡献。运营商正确的做法应与“微信们”一起将流量做大,靠流量挣钱,而不是死守着传统业务不放。闫小佳说:“微信代表了技术发展的方向,运营商与其掩耳盗铃,不如坦然接受技术的变革。”
微信收费博弈将影响深远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微信收费事件最终可能有三种结果:一是微信对全部用户或VIP用户收费,收入由腾讯与运营商共享;二是运营商直接向腾讯收取“信令费”,成本由腾讯直接承担,微信加快商业化步伐,以弥补这项开支;三是争论无果,运营商直接推出“飞聊”等与微信相似的产品,与微信直接展开竞争。
“移动互联网上的用户忠诚度太低,一旦收费,很容易造成用户流失。”易观咨询分析师董旭指出,尽管腾讯为微信付出了很高的成本,但将微信变现的压力并不大。腾讯现阶段还不需要微信挣钱,而是使微信拿到移动互联网的“门票”,完成聚集高端客户的目标。
一项调查显示,一旦微信收费,九成的用户都会放弃微信。
专家指出,即使微信有变现需求,最佳变现途径也绝非直接向用户收费。类微信应用Line在去年第四季度已通过游戏等获得了4400万美元收入,此外还从超过40家公司获得了保底广告收入;韩国的Kakao Talk也引入了游戏业务,并通过游戏业务产生3500万美元的营收;微信方面也表示将通过引入游戏业务寻求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