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免费引发的争议
上周三,当当网宣布,除少数品种外,其他电子书均免费下载,一时引发免费下载潮。很快,京东商城在第一时间紧急上架5万本电子书,并打出了“免费谁没有?好书你没有”的口号。
这股热潮一直持续到上周五24时。“当当网这次活动,我觉得更多的是在培养读者阅读电子书的习惯,让电子阅读更加深化。”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如是说。
面对读者的热情,作为电子书内容提供商的出版社却认为,大部分读者的参与和阅读本身并无多大关联。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陈新文说:“电子书免费下载一时引发众人的关注,更多是一种从众的心理使然。你下了,我不下,我觉得吃亏,就像人们见着排队都要排一样,这还是一个网络排队的心理。”据他分析,免费一结束,电子书买卖还是一切照旧。
更有甚者,认为此举于出版业不但无益,而且有害。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中作华文数字传媒公司总经理刘方谓之“出版行业今年以来最大的侵权事件”。据刘方介绍,免费第一天的上午,他就接到近10位作者的来电,他们对当当网的免费行为表示极大愤慨。此后,作家出版社进行了积极取证,并保留用法律手段保护作者及自身权益的做法。最后,作家出版社的近千本电子书已于上周三中午全部下架。
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锡培也表示,“这次电商完全越权了。”“除非它们为版权方提供所有电子书的保底费用,当当和京东没有免费的权利。”
平台定价的风险
“电子书的定价权,理论上应该掌握在内容提供商手里。”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对记者表示。
前几日,出版商沈浩波对三大网店“说不”,多多少少凸显了长期以来,作为中国出版内容提供商的传统出版社,相较网络销售平台显现的弱势。
还以纸质书为例。“有的书,当当售价,比社内的折扣还低。我们编辑都愿意从当当进货。我们太软弱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传统出版人对记者表示,“软弱的同时,也表明了出版社最初对数字出版的预期不高。”
近两年,自从2011年京东商城图书惊世骇俗的“6·18”折上5折促销活动开始,电商图书的价格战越打越酣。今天,读者再也不会认为新书5折是个很低的折扣。“书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据记者了解,出版社现在已经有了“专为折扣降价而设计”的图书。“对读者来说,花16块钱买一本8折书和22块钱买一本五折书,哪种心理感觉更好呢?”
为何,传统出版社会对网上销售平台如此依赖?按某出版企业高层的观点,她的营销观是,“一本品质一般的书,通过技术操作,可以以一定成本拿到良好的榜单位置,并极大拉动销售,说不好就成了畅销书。这话无疑能令那些为销路苦恼的编辑们眼前一亮”。由此可见一斑。
对纸质书的定价权控制如此,电子书免费下载便来得不那么出乎人意料了。
只是,百道网CEO程三国称,“在电子书市场种种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电商平台自作聪明地大打电子书免费战,这声吆喝仅仅博得了读者欢心,对于打破电子书市场僵局则有害无益。”
有出版人质疑,电子书免费,跟纸质书低折扣一样,是一种低水平重复浪费社会资源的恶行。“在电商凭借物流优势和价格补贴打垮实体书店、零售卖场的同时,页面资源都被销量拿走。买榜售书商家拿钱心安理得,出版者拉动销售造成围观兴致勃勃,最后的成本,还是都摊到了购书读者身上。大促大销、小促小销、不促不销的现象,让图书这种精神产品的传播偏离了内容质量,成为了资本游戏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