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施一公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引热议

施一公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引热议

2013-05-03 10:03:37

  李爱珍,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5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而根据媒体报道,这位毕业于复旦大学的本土人才从1999年起数次申请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却至今未入选。

  当时曾有评论称她是唯一一位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国科学家。但她个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表示,“不能用我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来作为引证自己应该当选中科院院士的理由。”

  事实上,华人科学家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早不是什么新鲜事,此次与施一公共同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还有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千人计划”入选者、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邓兴旺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校友、现就职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陈雪梅教授。进入新世纪以来,美籍华人科学家的队伍更是日益壮大,王晓东、朱健康、谢晓亮、叶军、骆利群、庄小威、董欣年等均是圈内顶尖的学者。

  其中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和他(施一公)也是多年好友,其实对他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没必要太过解读,在我看来,中国科学院除了考虑学术水平之外,还会考虑对国家贡献等非学术因素,这与某个个人没关系,问题症结还是要回到院士评选的标准上来。”

  他还告诉记者,与他们这些美籍华人都不一样的是,在参与中国的院士评选时,他们是“外籍院士”,而对施一公这样的科学家来说,就是本国的院士,他说,“中国要吸引更多一心扑在学术上的人才,针对院士评选的标准就要考虑予以修改。”

  今年恰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增选年”,作为又一位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时未当选中国院士的中国大陆科学家,施一公会否成为第二个李爱珍,抑或是周忠和?其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 相关阅读
  • 施一公落选与当选的核心标准问题

      4月30日,海归科学家、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施一公,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同时入选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2010年,施一公曾撰文,批评中国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和科研文化问题。在去年中科院的院...

    时间:05-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