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作为信息产品,其较高的固定成本用于生产,而每增加一个产品所需的边际成本则非常低,甚至接近于零。因此,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将提供免费服务,应是大势所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周荣庭说。
但IT成本的下降并不意味着一个免费的互联网。“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发展的原始成本和维护经费依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网络企业的日常运营维护和技术开发创新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开发成本、维护成本、员工工资都意味着巨大的成本。目前网络企业回本盈利主要通过积累足够多的用户,带动广告收入,所以免费的业务都是要有依托的。”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说。
“拿什么来支撑免费,是关键问题。”刘杰说,“比如说广告,上海地区新媒体上投放的广告,已经超过了平面媒体,但是广告的总量仍然无法和国际水平相比。广告市场不够发达,难以支撑一个互联网企业的‘全免费’,现在很多企业既无盈利模式,又在提供免费服务,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道路。”
从商业逻辑来看,低价的商品一般无法便利,便利的商品一般无法低价,因为它需要快速物流和仓储成本的支撑。能够兼容低价和便利是非常难的。而中国很多的互联网企业和产品,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却在不断发展壮大,这背后是资本市场的运作,很多人的目标是争取公司上市,随后套现转移到其他行业。
“公司还是要回归商业的本质,不盈利的商业模式,终究是不可持续的。”刘杰说,“中国的网民应该树立一个理念: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果没有财力支撑,良好的服务是不可持续的。”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已经过了免费大餐的初级阶段, 10年前可以免费,今天已经不可能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探索在广告收入之外其他的付费服务模式,寻找互联网企业新的盈利模式。
“免费+增值服务”——
互联网盈利模式探索
“我们正努力开发下一版本的新功能,希望可以让微信更好用,也更好玩。”微信产品团队在“安民告示”中说,但这些更好玩功能是否要付费依然是个问题。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刚刚结束的博鳌论坛上表示:“微信的基础服务不收费,但我们会在增值服务上寻求共赢的商业模式。外界传说的5分一条信息,一角一条语音都不足为信。”
互联网传统的收费模式有三种,分别是内置广告、直接收费和应用内购买。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各种差异化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软件和服务开始探索新的收费模式。
“基础服务免费,方便绝大多数用户,同时推出增值服务,满足少量用户的特殊需求,已经成为包括迅雷、新浪、网易等推出互联网服务类产品的经营之道。区分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按需支付费用,越来越多的网络服务产品在免费基础服务的前提下推出了有偿服务。只有方便用户、有利于社会的科技产品,才会有市场,最终也会摸索出一套盈利模式来。”周荣庭说。
“免费+增值服务”模式这些年来一直悄悄进行着。Skype可以提供基本的互联网通话服务,而互联网之外的网络通话则是需要付费的;QQ向普通用户提供基础聊天服务,向付费用户提供云端保存聊天记录等增值服务;迅雷在提供基础的下载服务之外,也为VIP用户提供离线下载、种子点播等增值服务。
“未来互联网的应用会集中在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定向的互联网服务,用户可以享受个性化的、定制化的、专业化的在线服务,这些服务有着收费的趋向。另一个方向是自媒体的应用,用户利用各种各样的平台发布自己的数字内容或者服务,这些服务基本会朝着继续免费的方向发展。不过,这两个方向都会构建出极为复杂的商业生态系统,在其中的价值链、价值网的节点上,都存在着增值的可能性,这中间的收益将让所有参与服务的成员得以分享。”周荣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