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液态金属”,中国引领散热革命

“液态金属”,中国引领散热革命

2013-06-25 11:55:31

来源:

  电影《终结者》里,施瓦辛格扮演了一个“打不死”的金属机器人,能变成液体一样流动。现实中的“液态金属”虽没有那么神通,却也将在先进散热管理领域大展身手。

  “热障”瓶颈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一部手机的运算能力,已经相当于早前一台体积庞大的计算机,性能提升了很多量级。可以想象,这么多的运算集中在一个芯片上,发热量是十分巨大的。”清华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双聘研究员刘静教授拿起手机笑着告诉记者,之所以通话时间久了,手机会发烫,是因为芯片集成度的提高和功耗的剧增。

  过高的温度不仅令电脑频繁死机,甚至会导致芯片烧毁。对于追求极速“快感”的电脑玩家,传统的风冷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其散热要求。于是,热管、水冷,甚至液氮等五花八门的散热方法层出不穷。

  不过遗憾的是,这些散热方式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缺陷:普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热管技术存在烧毁极限,难以满足高热流密度芯片的散热需求;当前流行的水冷、液冷方式需配备体型臃肿的水箱,且存在蒸发、泄漏等问题,对于电子产品来说几乎是致命的安全隐患。

  英特尔公司负责芯片设计的首席技术官帕特·盖尔欣格指出:“放眼看去,耗能和散热将成为一个根本性的限制,我们必须在芯片总体设计中认真考虑这两个问题。”怎样突破“热障”瓶颈的束缚,连IT巨人都头疼不已。

  “金属”革命

  这一次,是中国人为打破瓶颈带来了希望。

  现有的散热方式都不理想,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呢?在经过大量的试验、反复比较之后,刘静的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为什么不用液态金属散热?

  金属的热导率要远远高于水,可以达到水的六七十倍甚至更高。如果能用室温下处于流动状态的液态金属作为“冷却剂”,给计算机芯片“降温”,理应再合适不过了。

  其实,液态金属散热技术在核电站反应堆中已经有了应用。但其采用的钠合金却“性如烈火”,很容易造成爆炸和火灾,要把它用于芯片散热显然有安全隐患。

  经过反复筛选、研制,刘静的团队最终想到了一种熔点低、沸点却很高的金属——镓,并借助纳米技术,来提高镓合金的性能。镓的性情比较“温和”,不会发生爆炸等危险,且对人体比较安全;更让人惊喜的是,水到了100摄氏度就会沸腾,而镓的沸点竟高达2400多摄氏度,即使放进炼钢炉里,它依旧“无动于衷”,这就为未来制造高性能计算机留下了非常大的空间。

  刘静向记者展示了几款完成工业设计的液态金属散热器,看上去和普通散热器并无明显不同,可其中却大有文章。就拿驱动方式来说,其研制就颇费一番心思。如果用机械泵驱动,液态金属会在叶片四周凝结,从而堵塞管道。科研人员想到金属可以通过电磁波来驱动,于是研发出功耗仅在500mW左右的电磁泵,进而发展出直接利用芯片产生的热量驱动金属流体的新技术。由于无任何运动部件及风扇,这种装置彻底实现了无噪音运行。就这样,刘静带领他的团队,把一个实验室里的概念,一步步变成了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产品。

  2002年,刘静申请首项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这比其他国际团队都要早许多。这一次,中国人走在了世界前列。随后,刘静的团队陆续申请了30余项核心技术专利,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

  2007年,国际知名期刊英国应用物理学杂志《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刘静团队的研究成果。液体金属冷却计算机芯片技术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先进散热管理领域内崭新的发展方向之一。

  • 相关阅读
  • 研究称系外行星或拥有液态金属“海洋”

    北京时间12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们将那些质量比地球大,但是远小于木星或海王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的系外行星类别归为“超级地球”行列。...

    时间:12-04
  • 下一代iPhone或将采用液态金属材料

      北京时间4月19日消息,据韩国IT新闻网站报道,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两个领先者三星电子和苹果正在把竞争重点转向新材料。  据业内知情人士称,这两家公司的下一代旗舰级手机的机身预计都将采用前所未有的新材料。...

    时间:04-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