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万元就能买到价值1.5万元的保健品,还可以免费到韩国旅游。”看似“诱人”的产品推销,其中暗藏多少猫腻难以估量,而不少老年人正在被这样的销售机构“洗脑”。
5月以来,全国开展了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记者调查发现,仍有不少保健品销售机构“顶风作案”,“魔爪”直伸老年人。
老年人成保健品“冤大头”
今年4月,年过七旬的黄女士被某医疗器械营业部工作人员邀请到南宁银林山庄参加游玩活动。在两天一夜的活动中,她在“专家讲座”和“托儿”的鼓动下,以69800元的价格购买了北京某企业生产的某型号保健治疗屋。不久后,黄女士觉得不对劲,与家人一起向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
广西消委会认为,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利用免费游玩、亲情关怀、老年人做“托”等手段,涉嫌消费欺诈。
保健品非法经营之风日益盛行,自今年5月起,各地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保健品非法生产、经营、添加、宣传行为。但记者调查发现,仍有不少销售机构“顶风作案”,老年人依旧是保健品“非法经营”的重灾区。
6月22日,记者在一位南宁“益康会员”张女士的带领下,走进“益康百年健康机构6周年庆典联谊活动”现场。早上8点半,会场里已密密麻麻坐满了老人,约有四五百人。整场活动历时3小时,有文艺表演、健康讲座等,最后主推“浪漫韩国风情游”,散场前工作人员向老人发放预约单,“凭此单可免费办理护照”。
张女士告诉记者,早在半个月前,推销员小陆就已经登门推荐过这趟韩国之旅,“小陆说只要花1万元,就能买到价值1万5千元的保健品,还可以免费到韩国旅游。”张女士说,小陆曾多次到她家里推销保健品,“每次都买些水果来,嘴还特别甜,要认我做干妈。”
记者发现,有不少老人在现场填写了预约单,工作人员表示会后将上门为老人办理相关手续,旅游时间安排在七八月份。产品的价格、功效如何,消费者很难衡量,出国游其中有何猫腻也难以说清。
老年保健品销售机构为何“顶风作案”?
记者了解到,此次打“四非”专项行动已明确将以会议、讲座等形式违法销售保健品的行为列入“非法经营行为”之列。为何这些保健品销售机构仍然堂而皇之举办“讲座”?仍然以多种“新花样”吸引老年人?
一位曾经多年从事保健品销售的知情者透露,违规企业通常采取“广告+渠道”、会议营销、亲情营销、直销等模式,多条腿走路,化解风险;开展活动的地点通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易被查处。记者暗访发现,老年人听讲座或参加活动,一般须持“邀请函”进入,而邀请函的发放只针对中老年人,年轻人向推销员索取一般会遭到拒绝。
有业内人士认为,保健品低成本、高利润是致使违规商家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销售几个疗程的保健食品,动辄收益上万甚至几万元,而一旦被查处,罚金仅几万元,不足以对这些违规企业产生威慑作用。
此外,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也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目前保健品市场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因而很多虚假宣传的企业就抱着‘捞一把就走’的想法在搅乱市场,只要‘民不举,官不究’,他们便安然无恙。”这位知情者认为,我国对保健品的管理体制“重审批,轻监管”,许多违规企业正是钻了监管的“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