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全球精度最高玉米全基因组育种芯片推出

全球精度最高玉米全基因组育种芯片推出

2013-07-17 12:24:56

  昨日,由国际著名植物分子生物学家、国家作物分子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邓兴旺带领的未名兴旺系统作物设计前沿实验室入驻中关村高端人才基地。记者在入驻仪式上了解到,全球最高精度玉米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已于近日由邓兴旺团队研发成功,原来8年到10年的育种周期可以减少至4年到5年。同时,其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已进入国家安全认证阶段,最早将于2016年产业化,将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配对前先验DNA育种时间可减半

  一个约2厘米宽、20厘米长的褐色平板,用显微镜看,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探针。记者在实验室里看到的这个褐色的小板子,是邓兴旺团队刚刚完成的玉米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它能够从9万个位点观测种子,是全球精度最高的玉米全基因组育种芯片。

  这里所说的“芯片”,可跟我们在电脑等电子设备中的电子芯片不同,它是指一套可以从数万个位点对种子基因进行观测的技术。

  拿玉米来说,一株玉米里有4万个基因,每个基因的活性高低直接决定了这种玉米的口感、产量等,而这些都是由DNA决定。显微镜里看到的小探针,就是用来检测种子DNA特性的。一种植株体内哪种基因活性高,哪种活性低,通过这个芯片就能完成检测。

  “传统的育种方式,得由育种专家人工从田间作物里选出一对一对来进行‘杂交’,等到植株长大后,再根据肉眼辨别、称重等方式识别其性能。其实,杂交后的玉米、水稻好不好吃、产量高不高,这些都是由两种杂交品种的基因决定的,在杂交之前就应该先查清楚。”邓兴旺实验室的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

  “观测的样本多了以后,哪几种基因存在能让大米特别好吃、哪几种基因能一定程度改变产量,这些都能找到数据规律,而不仅仅是靠经验来判断了。”这名研究员介绍,通过芯片检测出杂交种类的基因特性,能进一步推动传统“经验育种”方式向“精确育种”方式改变。

  邓兴旺透露,利用这一技术,原来8年到10年的育种周期,可以减半到4年到5年,将大大提升我国种业的育种效率。此外,这种杂交前先验DNA的方法,还能够更好地观测到种子的隐性基因、预测后代的特征,为农民减少种植风险。

  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有望于2016年投产

  “跟手机系统的更新换代一样,新一代杂交育种技术,就好像从‘塞班’系统升级到了‘安卓’系统。”邓兴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近日,由他带头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已进入国家安全认证阶段,最早有望于2016年投入大田生产,并将大幅提高水稻产量。

  在中国现有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里,八成以上都使用的是第一代杂交育种技术。这种技术有一个缺点,100份水稻品种资源里,只有四五份可以利用——可利用的杂交品种资源有限,使得其杂交育种的质量遇到了瓶颈。

  “在街上找了5个人选运动员,和在街上找了100个人选运动员,前者选出优秀运动员的几率肯定要小很多。这就是第一代技术遇到的问题。”邓兴旺说。

  第二代杂交育种技术解决了第一代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却存在另一个致命的弱点——高度依赖温度环境。育种温度从21摄氏度到23摄氏度的变化,就有可能导致一年的育种周期以失败告终。

  看到有不少育种公司因为没有把握好温度而一年下来“颗粒无收”,邓兴旺和他的团队坐不住了。

  2009年8月,未名兴旺系统作物设计前沿实验室(北京)有限公司宣告成立,邓兴旺出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全身心扑在科研和技术产业化上的他,虽然家人和孩子都还在美国,自己每年却有10多个月待在国内。2010年,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终于被攻克,杂交水稻制种彻底摆脱了对温度的依赖。

  • 相关阅读
  • 韩媒:朝鲜饥荒蔓延至平壤 军队开仓发粮每户30斤玉米

      据韩国《东亚日报》5月17日报道,多名对朝消息人士16日证实,因粮食形势十分严峻,朝鲜日前打开了军队粮仓解燃眉之急。报道称,朝鲜不惜打开“粮食的最后堡垒”,足见朝鲜“粮荒”的严重程度...

    时间:05-22
  • 商洛春玉米适播期提前一周左右

      商洛日报讯(胡晓黎)近日,市气象局发布春玉米适宜播种期预报,预计我市今年春玉米适播期与历年比将提前一周左右。  根据春玉米播种时所要求的适宜温度,结合今年元月份以来商洛各地气温比历年同期偏高1.0~2.2...

    时间:04-01
  • 专家推荐八种能刮油的食物 玉米山楂解油降脂

      营养学家认为,经常吃些降脂清肠的食物,不仅能排除油腻,更能保护心血管,防止“三高”。《生命时报》记者采访北大第一医院营养部主任孙孟里时,他向大家推荐以下八种有助化解油腻的食物。  1.燕麦...

    时间:03-29
  • 斯威士兰被曝出售日援助玉米 卖粮所得存入银行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卫报》3月20日报道,斯威士兰政府被曝曾于2011年将日本向其援助的1.2万吨玉米以3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65万元)的价格出售,然后将卖粮所得存入银行中,而非用于救助饥饿的民众。   ...

    时间:03-21
  • 洛南:大学生回乡创业 开发小玉米致富

    年薪11万元,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贫困大学生来说,应该是很不错的工作,可是他放弃了;细小的玉米糁儿里能拓展出怎样的致富路?...

    时间:03-19
  • 蒲城一公司卖给农民假种子 今年玉米几乎绝收

      这些年来,有关将劣质种子、假种子卖给农民,导致各种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的事件,频繁发生。这种让辛苦了大半年的农民血汗劳作付诸东流的恶劣事件,令农民们深受其害,却又束手无策。近日,有群众反映蒲城县孙镇...

    时间:12-03
  • 中国推动“玉米革命”产量突破2亿吨

      记者15日从国家粮食信息中心了解到,今年中国玉米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再创历史最高。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正在推动一场“玉米革命”。通过运用科技“组合拳&...

    时间:11-16
  • 农家院落玉米香

      本网讯 (马宏涛 刘亚亚)金秋时节,硕果累累。今年洛南县玉米喜获丰收。如今,在农村街道旁边,农家院里悬挂着晾晒的玉米,成为秋天里最靓丽的景色。...

    时间:11-02
  • “组合拳”打出玉米单产新纪录

      种了半辈子的庄稼,杨德胜今年最高兴。“亩产达到了1100公斤,亩收入超过2600元,从来没有过。”看着满院子的玉米棒子堆了半墙高,杨德胜下意识地伸手去摸摸,感受那种金黄的喜悦。  今年,甘肃省武威市凉...

    时间:10-30
  • 吉林玉米丰产科技工程再创纪录

      从10月15日召开的“吉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半干旱区玉米节水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现场会”上获悉:吉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省农科院承担的干安县赞字乡父字村2公顷超高产田进行了测产,平均亩...

    时间:10-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