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纷纷前来王敏哲专卖店购买玉米系列产品
本网讯 (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赵晓翔 张军锋)年薪11万元,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贫困大学生来说,应该是很不错的工作,可是他放弃了;细小的玉米糁儿里能拓展出怎样的致富路?可是他选择了。他叫王敏哲,洛南县巡检镇路街村80后大学生。他说,“人生就得去闯,只有敢闯,才有可能实现我的梦想,去改变自己家乡贫穷的面貌。”带着这份梦想,王敏哲毅然放弃来之不易的好工作,回到秦岭大山深处的家乡洛南县巡检镇搞起玉米糁、玉米面等农特产品开发。面对困难,王敏哲始终保持着一颗充满阳光、不屈不挠的心,成立了洛南县桃源居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乡亲们走上致富路,也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打工积累创业经验
1983年,王敏哲出生于秦岭深处的洛南县巡检镇路街村一户农民家里,穷困的山区生活让王敏哲的童年饱受煎熬,这里地处高寒、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极差,距县城100余里,这里一年只收一料庄稼,主要生产玉米和大豆,群众的主要饮食就是玉米糊汤、玉米面搅团。贫穷落后的山区生活给童年的王敏哲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小时候,我最喜欢听韦唯的那首《心愿》,它让我始终装着一颗梦想,从那时起富强和改变的信念种子就深藏在我的心间。”王敏哲当着记者的面就唱起了歌来,“当年我打起腰鼓诉说心愿,心灵播种着富强的梦幻,我们对着太阳说,向往不会改变,追求不会改变,贫穷总会改变!”看着村周围的群众生活很辛苦,幼小的他就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改变自己和家乡的面貌。
带着这个信念,2003年,王敏哲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空军工程大学。2007年王敏哲大学毕业后,凭着自己优异的学习成绩、较强的业务能力、良好的专业技术被西安奥信科技有限公司聘用从事移动通讯方面工作,年薪超过11万元。工作期间,王敏哲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他一边勤奋工作、省吃俭用筹集创业启动资金,一边深入市场搞创业调研。
由于工作原因,王敏哲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每到一处,他都对这些地区的特产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像北京的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和十八街麻花、内蒙古的风干肉、陕北的狗头枣等,他都深入地研究过这些产品的经营理念、开发销售、发展思路等。经过几年考察,王敏哲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粗粮的饮食需求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粥府或杂粮餐厅消费。由此,他想到了家乡香甜、美味、久违了的玉米糁糊汤、玉米面搅团。王敏哲想,如果能将家乡的玉米糁、玉米面进行开发,不但可以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而且还可使家乡的这一土特产进入市场,让更多的人们享受到这一美味。此后,王敏哲每次出差,都会带上家乡的玉米糁、玉米面免费赠送给客户品尝。不少客户对王敏哲带来的玉米糁、玉米面很感兴趣,这让王敏哲看到了希望,他在打工赚钱的同时对市场需求进行了大量调研,制作出了一份开发家乡玉米产品的详细创业计划。
回乡开发农特产品
2012年4月25日,凭着对家乡玉米糁、玉米面开发的痴迷,王敏哲毅然辞去了西安奥信科技有限公司收入可观的工作,带着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的30万元回到了大山深处的家乡——洛南县巡检镇路街村,进行玉米糁、玉米面农特产品开发。听到这消息,父母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认为他这是不务正业、放着好工作不干回来卖玉米糁简直是胡整。面对家里仅有的几间土房子,面对年迈的农民父母因贫穷和煎熬日益憔悴的面,他也曾经很迷茫、很失落,有时曾经彻夜失眼。“回乡创业,我其实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前后也犹豫过。但每当看到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新闻及相关惠农政策,使我更加坚定了发展产业的信心,我认为农村一定有我们这些大学生创业的新天地。”王敏哲继续介绍,他不顾家人和亲戚的极力反对,依然艰难地起步,购买设备,建设厂房,申请商标……
“在我最迷茫和最失落的时候,多亏了巡检镇杨成森书记、苏赟镇长的帮助,他们不断给我打气加油,鼓励我发展产业,帮我租厂房、购设备、办手续、搞宣传。”王敏哲说。“杨书记为帮我租厂房,开车和我跑了一整天,我很感激他们,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与支持,使我树立了发展产业的信心,才能走到今天。”在巡检镇政府及相关领导的帮助、关心、支持下,王敏哲通过四个多月时间的努力,租到了400平方米厂房,办理了工商、税务、组织机构代码证等手续,设计了4种富有特色的产品包装盒,注册了“桃源居”商标,投资30万元注册了“桃源居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投资3.6万元购买了生产机器,雇佣了5名工作人员,邀请了专家进行培训。9月份,王敏哲投资注册的“桃源居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正式投运生产,主要加工生产玉米糁、包谷面和包装销售核桃、木耳等农特产品。
带动乡亲脱贫致富
为了解决玉米糁、包谷面等产品销售问题,王敏哲跑遍了洛南县城所有土特产专卖店,先期在西安、商州、洛南等地通过专卖店代销的方式售销。“玉米糁能致啥富呀?敏哲这孩子就是认死理,爱折腾,几个月东奔西走下来,身体瘦了一大圈,我们看着也挺心疼的。”王敏哲父亲对记者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敏哲的产品销售在西安和洛南当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少都是回头客。
王敏哲的家乡地处高寒,昼夜温差大,玉米生长周期长,以农家肥为主,生产出来的玉米糁、包谷面色泽金黄、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绿色无污染,玉米糁含有的核黄素、谷胱甘肽等具有抗癌、预防糖尿病、胆固醇的作用。加之开发玉米糁、玉米面这一土特产在商洛独树一帜,产品一经上市,便深受广大市民群众喜欢,产品成为赠送亲朋好友、外来客商的绝佳礼品,也成为一张宣传洛南、推荐洛南的新名片。2012年9月至10月份,王敏哲通过免费赠送品尝的方式在西安、商州等地对玉米糁等农产品进行推广,取得群众充分认可。11月份起,王敏哲注册并生产“桃源居”牌农副产品正式投放市场销售,当月产品销售额达8万元以上,净利润超过3万元。此后几个月王敏哲的产品销售额稳步上升。
王敏哲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带领乡亲致富,他说:“一方面我可以吸收周围群众来这里打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从周围群众高价收购他们的玉米,并鼓励群众大面积种植玉米,其次群众从我这里学到技术后,还可以自己加工农特产品增收致富。”“我家刚修了房,经济很困难,到外地打工,我这个年龄也没人要,在这里做活既能照顾家里,一月还能挣一千多块钱,家里的玉米也可以拿到这里卖。”正在王敏哲厂里包装玉米糁的巡检镇路街村三组的留守妇女孙爱琴说。家住巡检镇路街村四组的王小敏告诉记者,她家共有6口人,两个老人,两个孩子,老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干活,孩子要吃奶粉,家里负担很大,丈夫李光荣长年外出打工,我现在到这里做活,除能照看老人和娃、学点技术外,还能给家里挣些零花钱。
我们在王敏哲厂做活的巡检镇路街村三组村民王秀莲的家里看到,王秀莲的丈夫正在向墙上悬挂一台崭新的抽油烟机。王秀莲说,家时刚装修了房,一直想买个抽油烟机,但经济一直不宽裕,最近敏哲发了2000多块钱的工资,我就买了这个抽油烟机,现在做饭一点都不呛了。
目前,王敏哲注册的洛南县桃源居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发展势头良好,月生产农特产品5000盒以上、产值超过20万,吸收当地16名留守妇女务工,最近他还花了10多万元购买了一辆小车,并在西安开了专卖店,生活很火爆,产品已远销西安、甘肃、江苏等地。王敏哲告诉记者,下一步他打算进一步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增添生产设备,增加槐花、香椿、黄花菜等产品开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乡亲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