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第三方支付平台面对“收编压力”路在何方

第三方支付平台面对“收编压力”路在何方

2013-08-30 12:59:18

  有第三方支付机构预测2014年第三方支付机构网上支付总交易额将达8万亿元,以此计算,付出的成本达到240多亿元。

  “第三方支付向商户收取的平均费率也就是0.3%,如果新增0.3%的成本,支付公司要么亏损,要么提高向商户收取的费率。”一家支付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

  7月初央行下发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并未要求相关支付业务经过银联,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看来,这是默许了在收单业务中的支付结算可以绕过银联。银联现在“横插一脚”被指垄断,打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与央行政策背道而驰。但有银联人士表示,央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收单机构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前提是,“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意味着使用“银联”品牌的企业,需要遵守银联的规定。因此,银联出台的上述文件并不与央行政策冲突。

  “风险防范是非金融机构规范工作的重要出发点之一。”银联方面表示,已经发现部分非金融机构在开展银联卡业务过程中,在直接与商业银行建立连接的同时,存在变造交易类型等违规情况,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准确识别交易场景和客户真实交易行为,难以有效实施风险管控,容易掩盖伪卡欺诈、网络欺诈、洗钱套现等风险隐患。此外,部分非金融机构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通过截磁截密、私自留存持卡人敏感信息,也让持卡人的账户信息安全受到威胁。

  对于“收编”一事,银行的态度也十分暧昧。一位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方面,如果银联一家独大,银行将失去议价权利,变得被动;另一方面,又需要与这一银行卡联合组织保持良好的关系。而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既怕它们做大抢了自己的生意;又要依赖其带来的巨大交易量和人气。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未来之路

  易观数据显示,2012年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网上支付分别以46.6%、20.9%和11.9%的市场份额占据线上支付市场前三位。而线下支付的“老大”一直是银联。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第三方支付”线上盈利模式主要来源于4部分,收单手续费、备份金利息、预付卡和平台建立带来潜在收益。收单业务按交易量的0.08%~0.22%收取手续费;预付卡作为一种辅助性货币,提前锁定未来收入,消费者获得一定返利;存在第三方公司的备付金能获取利息收入;平台公司初期以盈利为目的,其注重客户积累、客户需求、客户粘性等指标,目的就是实现平台潜在价值的提升。

  “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支付与结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为志告诉记者。这一点得到企业和专家的一致认可。而众多孱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面对强大的金融机构,未来之路在何方?

  西南财经大学退休教授、中国支付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宽海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银联作为一家股份制金融机构,没有权力强制“收编”第三方支付机构。

  “如果说第三方支付机构像银联说的那样,存在违规和安全风险,那应该由央行等管理部门来处理。”在张宽海看来,银联存在“越位”行为,有意形成垄断。

  张宽海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兴起不是偶然,而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第三方支付平台一出现,就有人认为是抢了传统金融业的饭碗。其实并不是这样,它们的出现解决了传统金融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服务。”

  由最初的存在合法性遭到质疑,到如今拿到200多张牌照,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步履维艰。“它们一直在夹缝中生存,我了解到90%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处于亏损状态。”张宽海说,“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都是先驱者和佼佼者。”

  • 相关阅读
  • 腾讯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发力跨境支付

      昨天,腾讯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与美国运通公司联合推出“财付通美国运通国际账号”,国内消费者将可直接在亚马逊、美国梅西百货等近百家境外商户进行购物。此前,支付宝、快钱、易宝支付等第三方...

    时间:11-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