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电视产业急剧升温:康佳KKTV、TCL爱奇艺电视TV+、小米电视、创维coocaa酷开电视次第登场,海信的“双子座”智能电视发布会也已排上日程。传统电视厂商和互联网厂商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其中,小米作为在智能手机领域“屌丝逆袭”成功的代表,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究竟是搅局者还是开拓者?小米电视能够复制手机的成功吗?
手机思路难进客厅
“电视屏是解决手机屏幕太小的最佳解决方案,手机是电视的遥控器,电视是手机的显示器。”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2013智能手机峰会”上再次阐述了小米电视的设计初衷。他表示,小米做智能电视的动力来源于把电视屏变成手机屏的想法。
但这样的想法真的适合做电视吗?不同于手机满足个人需求的移动终端特点,电视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家庭”而生的,一直是“客厅文化”的核心设备,即便进入智能时代,这一根本特性还是无法改变。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几年来,从美国到中国,科技大佬一直希望霸占客厅。
包括微软也推出“维纳斯计划”进行过尝试。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即便是神一般的乔布斯,其生前一直在研究智能电视,但直到他去世两年后,苹果的智能电视产品仍然还未上市。可以说,把智能手机的成功移植到智能电视的伟大理想,目前还没有先行者能够成功实现,小米的想法固然值得鼓励,但实际能否成功,则根本没有把握,目前也没有看到清晰的成功模式。
智能手机与智能电视在使用群体、交互方式、用户习惯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智能电视绝不是屏幕被放大的智能手机。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早前曾指出:“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拥有成熟的生态体系和商业模式不同,家庭互联网的生态体系目前还不成熟,比如人机互动还在利用比较落后的遥控器,视频解决方案基本上还是基于PC这种小屏幕的技术,内容的管理、搜索能力、支付体系都尚不成熟。”这些环节的提升都有赖于智能电视的生态链上所有厂商的通力协作,不是智能手机的成功模式可以简单复制出的。
品质服务皆受质疑
小米官方将小米电视定义为“顶配47英寸3D智能电视”,采用47英寸LG或三星高清屏,内置高通骁龙600四核1.7GHz处理器,配置了2GB内存及8GB闪存,售价2999元,目标是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就产品硬件配置和功能设置来说,小米电视与近期发布的其他互联网智能电视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最受关注的是其47英寸2999元的定价,被业内广泛认为是无利润甚至“赔本赚吆喝”的产品。但这一低价产品目前仍是“期货”,10月中旬才能推出,且只有500台。
“单从产品来看,小米电视与几乎同时期推出的TCL爱奇艺电视TV+以及创维酷开智能电视相比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硬件厂商目前已经很难在产品上实现差异化。”中怡康黑电研究总监彭显东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而在价格上,其实小米也没有优势可言,创维酷开电视42英寸青春版定价1999元,TCL爱奇艺电视TV+将于11月推出的48英寸经典版定价2999元,在传统电视厂商祭出擅长的价格大旗之后,没有规模效应的小米电视无论在产品还是价格上都难言优势。
就在小米电视推出后不到一周,创维高层就在其酷开电视发布会上公开抨击小米电视,称其多项工艺采用家电界淘汰的技术。创维国内营销副总经理杨孝骏称,小米电视采用的是LGD V13代面板,而酷开采用的是V14代面板,前者刷新率仅有60Hz,而后者高达120Hz,V13代面板在能效等级、边框宽度等方面都大幅落后。其更将小米电视与专业电视厂商的产品差别夸张地形容为“石器时代”碰到了“工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