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日前发放了国内首批4款4G手机入网许可,这四款手机均支持T D -LT E(我国自主4G网络标准)网络制式。据中国移动介绍,年底前中国移动将会正式推出十余款4G手机。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4G手机正式获得入网许可意味着4G正式商用的一大“设备瓶颈”已经得到了解决,预示着工信部很有可能将在近期发放4G牌照,4G正式商用将越来越近。
硬件瓶颈解决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介绍,过去终端一直是4G商用的瓶颈,不但没有智能手机,而且数据类的终端也不是很成熟。目前已有大量数据类的终端,比如在中国移动4G扩大规模实验上已经完成了10款数据类终端的测试;随着4G手机的正式推出,4G商用的步伐也将加速。曹淑敏还介绍,中国移动从去年至今已采购了27万部4G手机,到今年年底将达到100万部,从终端角度看4G已经具备了规模商用的基础。
中国移动集团终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剑锋介绍,除三星外,索尼、LG、华为、中兴、宇龙、天宇等多家国内外手机厂商都已经有产品在进行测试,中国移动在测的4G手机类终端超过10款。
知名通信专家项立刚介绍,4G作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速可以达到3G的10倍以上,下载一部高清电影,3G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而4G只需要几分钟。尽管中国移动从2011年开始就着手建设并推广4G网络,但由于缺少终端,4G进程一直进展缓慢。此前,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在杭州和广州进行4G试商用,但因为缺乏手机终端,推广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此次首批4G手机获得入网许可意味着4G网络推广的最后阻力或许正在消除。
“4G牌照发放后,由于网络普及的问题,未来两年内将出现2G、3G、4G手机混合使用的局面,而两年后将会迎来一股‘换机潮’,对智能手机厂商而言是一大利好。”智能终端设备分析师徐维胜表示。事实上,国内外众多智能手机厂商已经瞄准了“换机潮”中的商机。目前,国内的酷派、华为、中兴等厂商都在积极研发和测试4G手机,小米刚刚推出的小米3手机同样支持我国自主的4G网络;而在国外厂商一边,除了索尼、三星外,苹果推出的iPhone 5C和iPhone 5S两款手机同样支持我国自主4G网络,并有望和中国移动达成合作。
资费水平或成拦路虎
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和消费者表示,尽管手机这一“硬件障碍”正在消失,但4G网络能否被消费者接受,能否得到推广还面临着“软件阻碍”,即4G资费水平问题。根据美国、韩国、英国等国的经验,如果4G资费水平过高,即便是4G拥有速度上的优势,普通消费者也很难选择使用。目前,我国3G资费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市场担忧4G正式商用后,较高的资费水平可能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正式商用的国家之一,2011年开始V erizon等厂商就已开始正式商用。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4G资费水平相对较低,消费者接受程度高,使得美国的4G网络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推广并逐渐普及。
以美国主流电信运营商V erizon为例,虽然4G资费水平高于3G资费水平,但对绝大多数美国消费者而言,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目前,V erizon的主流3G套餐价格为每月29.99美元,给予用户每月不限量的数据流量(同时给予用户无限通话时间和短信条数);而4G的每月29 .99美元套餐,只给予用户每月2G B数据流量(同样给予用户无限通话时间和短信条数)。尽管看似4G资费和3G资费差别巨大,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每月2G B的数据流量已经足以应付多数使用需求。而V erizon的调查则显示,在实际使用中超过70%的用户根本用不完每月2G B的流量。这意味着V erizon的4G资费水平在实际使用中和同价格的3G套餐效果基本相同,因此消费者很容易接受V erizon的4G资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