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逃课软件”的编写者蒲兵(化名)也是四川一所大学在校体育专业学生,他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最初的想法是让大家逃掉“不喜欢的课”。现在软件的注册人数已经超过了2000人,每天有几百人在软件上发布逃课信息,其中达成“换课”协议的有一两百人。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不少学校的课堂上,学生的出勤率会被计入期末考试成绩,一些选修课的出勤率甚至能占总成绩的一半,如此一来,想用逃课的方式提前放假但又怕老师点名就成了学生在节前找人替课的主要原因。
对话
发明逃课软件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对话人:“超级逃课助手”研发者 蒲兵(化名)
北青报:为什么想要设计一个逃课软件?
蒲兵:我觉得很多课都很无聊,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应该被封杀。我大学的专业没有选对,我更喜欢计算机,但是却学了体育,所以很多课我都不喜欢。上学期间,我逃课无数,想想自己明年要去当体育老师了,很是不甘,学弟学妹不应该再这么局限。但我不是鼓励逃课,软件设计的初衷也不是逃课,而是换课,以前遇到不喜欢的课就直接逃掉,现在可以用一节自己不喜欢的课去换一节自己喜欢的课,从而减少逃课的数量。
北青报:想过逃课软件会火吗?
蒲兵:没想过,我8月底做了第一个版本,9月初开始给我的同学使用,没想到会热起来,学校也觉得压力很大,还是因为逃课这个词太敏感了。
北青报:以后会把这个软件进一步推广吗?
蒲兵:现在安卓系统可以下载,以后在苹果应用商店也会上线。至于推广,还是看情况吧,如果有人投资,那就推广,如果没有投资,那就不推广了,本来也只是想给周围的同学朋友用,现在目的已经达到了。
专家观点
面对乏味课程学生应维权而非逃课
“逃课”的问题谈了十几年都没有改变,倒是逃课的方式年年翻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老师点名只是一个机械的做法,如果课程不吸引学生,靠点名的方式只能让学生“人在心不在”。
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娟老师的民俗学一直是热门的选修课,每年都有几百名学生选修。王娟说自己从来都不需要学生点名签到,因为每次教室里都是满满的人。
不仅是老师的课堂要吸引学生,熊丙奇认为,面对“毫无兴趣”的课程,学生也要主动起来,“学生不能麻木放任自己逃课,应该主动跟学校提出自己的意见,要求老师改进教学质量,甚至撤换任课老师,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样读大学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