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无人无缆潜水器“潜龙一号”成功下潜5080米

无人无缆潜水器“潜龙一号”成功下潜5080米

2013-10-12 10:53:08

  本报连线

  复杂海底自主避障

  “‘潜龙一号’进行了首次海底光学探测。”中国大洋协会装备处负责人宋成冰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潜龙一号’下潜到距离海底5米时,携带的光学照相机就开始照相,因为距离海底非常近,所以作业难度会比较大。”在多金属结核区拍摄的影像资料,将能反映结核区的分布情况,用于海底的地质调查、分析工作。潜水器回收、下载数据之后,就会开始分析工作。

  据了解,“潜龙一号”分别进行声学探测和光学探测作业,与光学探测不同的是,声学探测只需要在距离海底50米的地方就可以进行,目前这项作业任务已经完成。

  本次科考首席科学家刘方兰表示,“潜龙一号”连续三次在多金属结核区海底成功进行了长时间自主潜行作业,说明“潜龙一号”整体性能较为稳定,基本达到了试验性应用的目的,随着对其性能不断改进,它在海洋科学考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既无人操作,又无缆牵引,“潜龙一号”是如何实现水下自由穿行的?

  专家告诉记者,通过路径规划等程序设定,潜水器在水下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自主选取不同的运动模式;在较复杂的海底地形下,它还能够自主避障;它可实现三维坐标下5个自由度的连续运动控制,具有自动定向、定深、定高、垂向移动、横向运动、位置和路径闭环控制功能,也具有水面遥控航行功能。

  • 相关阅读
  • 中国潜龙一号无人潜器试验性应用获初步成功

    当地时间10月6日18时30分,东太平洋。在5000多米深的水下工作近10个小时后,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6000米水下无人无缆潜器(AUV)“潜龙一号”浮出水面。...

    时间:10-10
  • “潜龙一号”将首次深海“实战”

    昨天,记者从中国大洋协会了解到,我国大型科考船“海洋六号”已进入东太平洋作业区开始作业,其搭载的无人无缆深潜器(AUV)“潜龙一号”将在东太平洋进行首次试验性应用。...

    时间:10-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