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命名为“π”系统的超级计算机2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上线运行。该系统峰值性能达到263万亿次,位列最新全球TOP500榜单第158名,将支持俗称“人造太阳”的惯性约束核聚变项目等高端科研工程。
惯性约束聚变是世界性的科技挑战。半个世纪以前,科学家已经发现当氘原子和氚原子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和一个中子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由于其能量释放机理与太阳一样,所以该工程俗称“人造太阳”。
上海交通大学激光等离子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别研究员、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陈民介绍,惯性约束聚变反应过程非常复杂。在反应过程中的压力相当于1万亿个标准大气压,氘和氚会被压缩到仅有同质量液体体积的千分之一,但是反应时间最多只有100亿分之一秒。如此极端的反应,现有的实验探测手段很难深入到聚变燃料内部进行测量。而利用超级计算机模拟,可以分步地对各个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其中的物理细节,这样大大有利于对实验装置的设计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理解。
记者了解到,“π”系统由浪潮公司设计构建,采用了“CPU+GPU+MIC”三重混合计算架构,有25.7万个计算核心。该系统正式运行后,将重点支持上海交通大学的教学科研,成为“IFSA惯性约束聚变科学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的超算核心支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