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科幻文学的困惑与希望

科幻文学的困惑与希望

2013-10-25 11:03:51

  “尽管目前科幻文学处在一个好时期,但并不是黄金时期。”

  日前,某华语科幻文学奖颁奖,前女排国手赵蕊蕊的第二部科幻小说《彩羽侠》,获得了该奖项中的最佳长篇科幻小说银奖,成为众多体育迷和读者热议的焦点。此外,不少有潜质的新人也纷纷出现在领奖队伍中。科幻文学爱好者们正对未来中国原创科幻文学的发展寄予厚望。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磕磕绊绊”的发展之路

  尽管科幻文学听来有些时尚,但这个文体很早就在我国出现了,鲁迅翻译的法国科幻大师凡尔纳的作品亦曾风靡一时。

  “早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受西方文化影响,我国就有了科幻文学的萌芽。据叶永烈老师考证,1904年,荒江钓叟出版《月球殖民地小说》,次年,东海觉我(徐念慈)出版《新法罗先生谭》,这两部作品成为中国早期科幻小说的起点。”华人科幻协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岩介绍说。从那时起,科幻小说在中国开始了“磕磕绊绊”的发展。

  “民国时期的长期战乱导致文化停滞,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稳定而复兴的文学和教育,使得科幻作品又被提上了出版日程。当时一些苏联的科幻作品也被引进。但后来受‘文革’影响,科幻文学一度中断,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渐渐苏醒。”吴岩说。

  1978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发表了题为《科学的春天》的讲话,引起很多科幻文学作家的感慨:这亦是“科幻的春天”!彼时,中国的科幻文学开始蓬勃发展。随后科幻文学发展经历起起伏伏,“1997年,中国首次独立举办了世界科幻大会,会议邀请了美国和俄罗斯的五位退役和现役航天员。这次大会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从那时开始,科幻文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说。

  科幻文学与儿童文学的边界在哪里?

  科幻作家杨鹏凭借作品《超时空大战》,获得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原创少儿科幻图书金奖。他回忆起当年走上科幻文学的创作道路,忍不住苦笑。

  “1990年的一天,我去书店想买本科幻小说,结果店主却给我拿来了一本《安徒生童话》。”当时还在上大学的杨鹏哭笑不得,那时确实有很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是“科幻文学”。于是,从小喜爱科幻的杨鹏决定自己动笔创作科幻文学。1991年,他第一次向《科幻世界》投稿,一投即中,并获得当年的校园科幻小说奖,就这样开始了科幻文学的创作之路。

  “科幻小说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小孩子的玩意儿。”科幻作家超侠说,“最近,刘慈欣刚凭借科幻作品《三体Ⅲ·死神永生》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其实这部作品并非仅适合儿童阅读,而是属于任何年龄层次的读者。”

  但事实上,超侠也承认,科幻文学的阅读者还是以少年儿童居多,因为科幻文学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杨鹏也相信,科幻文学能“保卫孩子们的想象力”。“不论是成人还是少年儿童,科幻作品都可以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立体、多元。尤其是对孩子,阅读科幻文学,能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阅读科幻作品亦可以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尽管科幻文学天马行空,但还是具有一定的推理过程,这对孩子锻炼大脑思维有很大帮助。”姚海军也有类似的观点:“我国要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首先要让他们有想象力。”

  科幻与科普的分野在哪里?

  科普和科幻,在不少读者眼中,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它们都和文学创作相关。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记者问起一位年轻人科幻与科普的区别,他的回答是:“两者差不多吧?也许科幻小说在情节方面要更多一些?”

  • 相关阅读
  • 刘慈欣吐槽文学评论:和科幻文学像在另一星球

      作家和评论家,文学生态中最密切的一组关系,双方历来在纸上相见。难得的是,昨天,在《文学报》、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上海总部联合主办的“作家与评论家如何良性互动作家·评论家对话交流座谈会&rd...

    时间:07-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