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近十年,年销售额从1000万元变为1000亿元,增长1万倍;从大城市速递,到农产品物流,再到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的威力不断拓展……在京东,一切曾经的不可能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都在离现实越来越近。
“一辆依维柯一年送货一个亿”
在上海嘉定区高速公路出口不远处,京东正在加紧建设的“亚洲一号”上海物流中心即将落成。“全球最领先的仓储运营商普洛斯,能做到9米高的标准仓库,而京东商城的‘亚洲一号’已经达到25米高,可以自动完成货物包装、整理、分拣、分配等功能,所有系统都是自主研发。”京东联席董事长赵国庆说。
记者了解到,这个仅需几十名员工操作的物流中心竣工之后,总面积将达到23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面积总和,把京东日处理订单能力提高数十倍。
“亚洲一号”只是京东用大数据支撑大流通实践的一个缩影。借助现代物流和信息化设施,京东供应链前端对接了近4万家直接供应商和3万家第三方供应商,涉及品类共13大类,共1100万SK U (库存量单位),构成中国最大的一体化的全品类购物平台,这意味着消费者希望日常购买的绝大多数商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京东目前用户超过1 .2亿,在全国拥有300万平方米仓储面积,3.2万员工,覆盖全国1200多个区县,其中京东的自建物流在30多个城市可以实现211送达服务(上午11点前下单当日送达;晚上11点前下单次日上午送达)。在有大运营中心覆盖的地方更可以做到一天三送的极速达,100分钟即可送达,目前已在全国7个城市开通。
“京东现在共有1000辆依维柯物流车,京东今年将创造1000亿交易额,相当于平均一辆依维柯一年送货近一个亿,支撑这一庞大流通体系快速运转的,是京东依靠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的技术革新。”赵国庆说。
依靠自建的物流体系和数据平台,京东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消费数据,分析挖掘后,发现更加精准的营销需求,帮助上游供应商和卖家转型,打造更加高效的供应链。京东基于大数据思维自行研发的仓库管理系统(WMS)已经到3 .0版本,可以将所有的仓储硬件整合到一起。
比如,在即将投入使用的“亚洲一号”中,通过无人操作的电脑自动化管理,所有的中型件如笔记本电脑、电磁炉、微波炉等都将实现无人挑选,必须人工拣选的如日用百货,也可以实现“物动人不动”。
针对配送环节,京东专门研发了“青龙系统”,为每个快递员配备了集刷卡、查询、G PS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终端,实时掌握全国上万名物流员的行走路线、货品在途时间等信息。初步测试数据显示,京东快速精准的配送方式,使全国每年减少了7000万人次出行。
农产品流通难的破解之道
2012年12月,“苹果之乡”陕西洛川的苹果遭遇滞销。正当果农们望着自己家种的红苹果干着急时,京东通过网上预定团购的方式在陕西果农和全国各地消费者之间搭建起桥梁。在团购开放后仅一日,苹果就被预定了1286箱,最终解决了滞销难题。
2013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仍高达4 .5万亿,同比增长9.0%,占G D P比率为18%,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依然高企。其中,农产品流通,特别是偏远地区及冬季时节的农产品销售,因为信息不对称、销售环节多、安全没保障等瓶颈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的“老大难”问题。但如今,技术变革正驱动这一情况发生改变。
赵国庆说,以洛川苹果团购为例,京东以每斤3元的低价销售苹果后仍然有微利,当时的市场价最低要每斤4 .3元。这1 .3元的价格差距就是打掉了中间环节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