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国庆看来,破解农产品流通难题,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信任问题。“就算你的平台很大,消费者凭什么信任你卖的产品?京东坚持做自营物流,机打发票,正品行货,如果卖假,1 .2亿用户可以直接找我,因此我的业务模式决定了,我必须卖好的产品才能生存。”
借助自营物流和信息化的优势,京东不断向破解农产品流通难题迈进。2013年8月,京东在河北省高碑店建立“有机农产品直供基地”,实现日韩梨、雪花梨、有机核桃、原生态散养鸡等农产品的直供,利用高效的物流将基地生产队的原生态黑猪肉、雪花梨等产品直接送到城市市民手中。
托起互联网金融大蛋糕
经过十年大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生活消费方式。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融合,为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辟了一片巨大的互联网金融蓝海。
早在2012年11月底,京东便推出供应链金融业务,具体服务内容包括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委托贷款融资、协同投资、信托计划等。
赵国庆说,京东的供应商在资金上遇到的问题都能在京东的业务体系中寻找到解决方案,供应商无需在银行拥有授信额度即可获得融资,融资门槛降低。目前京东在银行拥有100亿元授信,单笔放款基本在几百万元左右,大的供应商会达到上千万,小的在二十几万到三十万之间。
与一般的金融不同时,京东的金融业务同样依靠庞大的数据支持。例如对于不同用户的信息,根据历史数据来看,信用模型存在差异,可能形成的贷款额度就不同,京东会不断修正系数,以降低风险。
随着国家的城镇化战略推进,京东的物流渠道也会下沉,未来金融业务还将延伸至农村地区。“农民在种粮食的过程中是最需要钱的,这时京东可以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农民在秋收资金宽松时可以再还钱甚至以货抵债,京东来直接销售。”赵国庆说,最终我们将依靠京东的平台实现“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这一大流通格局。
“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未来10年,京东将形成以电商营销、物流服务、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服务四大平台支撑的发展格局。”京东负责人表示,2013年会着力为京东开放平台上的供应商提供服务,而未来在产品设计上,第一希望突破融资限额,将信用评价等级与资金关联在一起;第二是拓展更多的融资渠道,推出更多金融产品。
未来京东供应链金融平台将涵盖采购金融、物流金融、结算金融等多种金融服务,并将金融服务的触角从上游供应商延伸至消费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