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智能手机的商业模式,通过内容、应用、广告推送、附加值获取盈利
小米推出的47英寸3D智能电视,售价2999元;乐视TV,39英寸,双核CPU,只需1999元……互联网企业做电视不约而同地打出了亲民的价格。这让人想起去年互联网企业扎堆做手机时大打价格战的一幕,而今互联网做手机似乎已被市场淡忘。
“智能电视之所以敢如此定价,主要是压缩了高昂的渠道与流通成本。”易观国际分析师卓赛君说,“但仅就小米可以预见的出货量来看,走低价路线,更可能是博眼球来满足小米在入口之争上的野心,保持自身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并快速普及。”
现实中,互联网电视的快速普及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还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用户体验成为关键所在。此前,由于网速带宽不足等原因,部分智能电视面临着“有人买但少人用”的尴尬境地。
“近几年是智能电视高速发展的井喷阶段,但是智能电视激活率、实际使用率不高。因此内容开发商不愿意进入这个市场。与其看着互联网企业可能把水搅浑,倒不如一起合作来切家庭互联网这块大蛋糕。”卓赛君说,“以前电视靠终端硬件赚钱,现在智能电视借鉴智能手机的商业模式,通过内容、应用、广告推送、附加值获取盈利,做一个应用商平台。这将是电视盈利模式上的创新。”
硬件厂商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涉及几个层面:平台的合作,如云平台、应用开放平台等;内容的合作,如视频、游戏等;应用服务的合作,如支付、购物等。“软硬合作将会成为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的强大助力,推动产业生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同时为多屏的融合奠定基础。智能电视带来了靠内容挣钱的方向,从硬件为核心转移到以内容为核心。”卓赛君说。
新媒体改变了新闻,电商重写了购物,支付宝冲击了银行业……当互联网企业将目光瞄向传统电视后,人们是否可以期待一场“客厅革命”的到来?这还有待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