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深耕智能卡芯片设计本土企业,10余年来,它从零开始,到如今每年数亿元的销售额,产品线覆盖几乎所有智能卡应用市场,资本市场估值数十亿元,这就是同方微电子。10多年时间,同方微电子怎样走过,如何快速成长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对于未来如何布局,我们专程采访了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段立。
作为一家智能卡芯片设计公司,请介绍下同方微电子的基本情况,以及成立10多年来取得了哪些成绩?
段立:同方微电子是一家无晶圆厂的智能卡芯片设计公司,总出货量超过了20亿颗,并且年出货量逐步增长。
同方微电子的芯片主要是应用在智能卡行业,如二代身份证、公交卡、银行IC卡、手机SIM卡、社保卡以及各类会员卡等,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同方微电子时刻陪伴在人们的周围。
同方微电子由清华大学和同方股份共同组建成立于2001年,因国家二代证项目而生。在完全由国产厂商参与的第二代身份证芯片项目中,同方微电子与其他三家国内IC设计公司一起承担了二代证专用芯片模块的研发和生产供应任务,并率先通过了技术鉴定、设计安全审查、设计定型鉴定和生产定型鉴定,于2004年正式向公安部供货,保证了我国二代证的顺利换发。
随后,同方微电子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在很好地配合二代证芯片供应的同时,开拓了新的市场,进军智能卡行业年出货量最大的SIM卡市场,通过电信市场的洗礼,同方微电子整体的技术和市场体系发生了质变,从技术、质量管理到市场、销售,包括公司战略等方面日趋完善,建立了真正有竞争力的公司组织体系。
2008年,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中,同方微电子独家提供了所有的电子门票和电子证件芯片。此后,同方微电子进一步扩大了产品体系和市场范围,目前,同方微电子在多个智能卡应用行业建立了完整的布局,包括社保卡、金融IC卡、移动支付、支付终端、居民健康卡、城市通卡、居住证等,积累了大量的智能卡应用经验和创新技术。
同方微电子秉承了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依托其优厚的技术积累和人才输送,公司始终保持了持续的创新能力,已经获得专利技术60多项。
从同方微电子发展的历程来看,经历了许多行业大卡的发放,从二代身份证到如今的社保卡、居民健康卡、金融IC卡、移动支付等,请简要介绍下智能卡芯片技术的发展之路?
段立:简单来讲,智能卡芯片技术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来讲:
一是存储容量越来越大。随着智能卡的应用越来越多样化,且一卡多用也成为当今的趋势,卡片需要更高的容量才能承载更为全面详细的个人资料,各种应用程序以及更多的保护信息的安全手段等,因此对芯片的容量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从最初的4k、8k发展到16k,甚至更高到数百k。
二是芯片工艺不断提升。根据摩尔定律,智能卡芯片工艺不断发展, 从数年前的180nm发展到130nm,如今90nm即将成为主流,目前甚至有的厂商瞄向的65nm。工艺的提升将降低卡片功耗、提升卡片可靠性,同时会降低芯片成本,为智能卡的广泛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是安全手段的不断增强。智能卡应用的拓展,以及当前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使得人们对智能卡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一卡多用及加载金融功能后,智能卡的安全漏洞将带来更大且更严重的后果。因此,芯片必须提供更安全的防护手段,采用软、硬件结合加密的方式,内置更多的安全算法和防护手段。
四是刷卡方式越来越便捷。磁条卡陪伴人们走过了很多年,当今IC卡已经成为主流,逐步代替磁条卡,而且在刷卡方式方面,非接触式方式因其不易磨损、刷卡方便等优势将逐渐代替接触式刷卡。
最后是应用层面的,智能卡多应用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张卡将有多种功能,包括支付、身份识别(会员卡、行业应用)以及安全(门禁)等各种应用,这都是上述智能卡芯片技术发展带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