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盛股东主要是实体产业,对产业链的管理是股东管理层最熟悉的,在成立以后,高新盛对产业链上下游的一百多家企业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评估,充分掌握了详细的经营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投资的企业进行多达五六年的核心风险数据评价。同时,利用对实体经济的熟谙,高新盛把融资的企业建立数据库,然后把中长期企业信息收集起来,形成产业链条,做财务分析,不仅提高收益率,更帮助企业一起成长。
在此基础上,高新盛独创了“九大风控”措施,保证商业模式漏斗具有最大的张力。
1. 签订企业借款专款专用强制协议
2. 法律责任能力,担保公司具备真实融资担保资质
3. 实行投资人强制分散投资机制
4. 线下考察,企业借款实行线下考察
5. 企业借款双向担保机制
6. 企业借款面签借款协议
7. 本金保障
8. 国有第三方账户资金管理
9. 实体企业。企业借款百分之百实体企业
这9大措施里,强制性条款占了主流。其出发点,其实是对企业资金去向做深入监管,强制专款专用,避免企业投入其他高风险行业,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的风险。中国实体企业里无良企业依然存在,要想赢得投资者的信任,高新盛宁可自己做恶人多走几步。
商业从来不是自己埋头干事的独善其身,于是,高新盛又创新地成立了“投资人工会”,工会有权随时要求公布平台账目,随时要求考察贷款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这不仅仅是一个让投资人增加信任感的巧办法,同时也确实可以利用第三方监督从更多方面把控平台经营。毕竟一旦形成投资,投资者和高新盛的利益已经捆在了一起。
多走几步的超强执行力,不仅仅体现在保证漏斗流出的品质粘度,还在于不断强化漏斗自身强度。高新盛漏斗强化战略包括了三个方面:
一是不断强化产品创新,高新盛将与品牌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进行战略合作,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开发出有针对性的投融资产品,推出基金宝、股权宝等12大创新性产品。
二是充分利用最接近市场的新工具。高新盛已经计划将推出移动客户端、多介质支付端,更好地利用互联网金融碎片化、快捷化特性,提升用户体验。目前实现移动化的P2P平台寥寥无几,高新盛需要通过激活移动端投资人群,率先占领移动P2P市场。
三是打造公众平台,计划把官网设计为金融界的“知乎网”,不仅为客户提供投资融资的服务,还给大牛们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在普通人的思维圈子里,纯粹的互联网金融理想模式应该是纯线上交易行为,认证、投资、审核、放贷、回款等都是在互联网上完成。但理想的纯粹总归是纯粹的理想,现实却是:把纯粹的商业模式做成跨界的创新,把一道是非题做成没有标准答案的讨论题,这才是真正的商业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