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科学家“弹出式”制备微纳米半导体器件

科学家“弹出式”制备微纳米半导体器件

2015-01-12 15:53:42

       新华社华盛顿1月11日电(记者林小春)见过一打开便有小房子或城堡立起来的那种立体书吧。受这种儿童玩具书的启发,中国、美国、韩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特别简单的“弹出式”三维成型技术,可制备现有3D打印技术无法实现的微纳米半导体器件。
        这项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研究负责人之一、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助理教授张一慧对新华社记者说,这种技术被称为“屈曲引导的三维成型技术”,相比现有3D打印技术有多种优势,“它不能完全取代现有3D打印技术,但可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
        这种技术的基本步骤是:先形成具有一定构型的平面结构,将其转移至一张已经拉伸的弹性基底上,通过表面化学处理把平面结构选择性地粘接于弹性基底,之后释放弹性基底的预拉伸,即可将未粘接于基底的平面结构弹出,形成三维结构。
        张一慧说,这种技术的优势一是快速成型;二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材料,包括半导体、金属、聚合物等;三是与现代化半导体产业的二维制备技术兼容,可成型非常复杂的三维结构,他们已实现40多种三维结构,包括孔雀、花朵、桌子、篮子、帐篷和海星等;四是尺寸上没有明显的限制,目前已实现的最小厚度约为100纳米,最大厚度约1毫米。这种技术的主要不足在于所能成型的三维结构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形成所有给定的三维结构。
        相比之下,传统3D打印技术一层层叠加打印,不仅速度慢,适用的材料类型有限,如无法适用于高性能半导体结构,适用的三维结构也有限。
        他说,目前利用该技术成功制造的器件包括环形螺线管、双层三维线圈,将来会进一步用该方法成型其他半导体和金属等材质的高性能器件,用于生物医学、微机电系统、光子声子晶体、超材料、电子电路等领域。
        中国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韩国汉阳大学及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这项研究。(完)

  • 相关阅读
  • “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热液区采集大量生物样本

    新华社“向阳红09”船1月12日电(记者张旭东)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11日继续在西南印度洋龙旗热液区下潜科考,采集到了300多只螺、49只贻贝以及茗荷、多毛类动物等大量生...

    时间:01-12
  • 绽放的深潜“花蕾”——记中国首批女潜航员学员

    新华社“向阳红09”船1月12日电通讯:绽放的深潜“花蕾”——记中国首批女潜航员学员 新华社记者张旭东 在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母船忙...

    时间:01-12
  • (2015前瞻)特稿:联合国气候谈判迎大考

    新华社柏林1月12日电特稿:联合国气候谈判迎大考 新华社记者唐志强 2015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个重要节点。按计划,一项新的全球协议将于年底在法国首都巴黎达成,成为202...

    时间:01-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