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学家发现2亿4千万年前精美乌沙鱼化石
飞鱼如何“水空两栖”或被解密
对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的古生态系统变化有重要意义
雌性精美乌沙鱼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提供
飞鱼是一种非常“古怪”的动物:它们本该生活在水里,却经常翱翔在天空。由于飞鱼类化石非常稀少,科学家们始终无法确定飞鱼这种奇特的生活方式是如何形成的。不过,我国科学家的最新发现可能有助于解开这一谜题。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浙江自然博物馆组成的研究小组在贵州省发现一种距今约2亿4千万年的史前飞鱼类化石:精美乌沙鱼(Wushaichthys exquisitus)。这是飞鱼类最原始最古老的化石记录,为研究史前飞鱼的生殖方式和水上滑翔起源提供了新的证据。最新一期的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报》刊发了这一成果。
中科院古脊椎所徐光辉、沈辰辰和浙江自然博物馆赵丽君是这一发现的主要完成人。徐光辉介绍说,现代飞鱼具有一对异常宽大的胸鳍作为“主翼”,还有一对较大的腹鳍作为“辅翼”。此外,飞鱼类还进化出一个深分叉且非对称的尾鳍(尾下叶明显比尾上叶强壮)。飞鱼正是靠这种尾鳍的快速摆动,产生强大的推力帮助它们跃出水面,然后再借助胸鳍和腹鳍在空中翱翔。
“我们尚不清楚飞鱼类如何形成这种水上滑翔能力,但是灭绝的飞鱼物种化石或许能够让我们了解这些飞鱼类生物是如何进化出滑翔能力的。”徐光辉说,在长达4亿多年的硬骨鱼类进化历史中,“水上滑翔机”只出现过两次,分别出现在2亿多年前的胸鳍鱼科和现代的飞鱼科。根据精美乌沙鱼以及其他史前飞鱼化石的研究,徐光辉等提出了一个“头部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