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实体店风生水起,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但如今看来,以百货商店为代表的许多零售商靠出租柜台、充当“二房东”获取高额收益,并未提供更精致的服务和产品。
放眼全球,发达国家的网购对实体店也造成一定冲击,但大型零售店中的佼佼者仍然用他们的办法留住人:美国梅西百货90%以上商品自营、德国阿尔迪折扣店90%以上为自有品牌,都是努力把商品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极致,“粘”住消费者。
“国外排名靠前的十家电商中,九家有实体。长久以来,中国百货业靠联营扣点盈利,超市靠进场费转嫁风险,这些经营模式都导致实体零售商核心竞争力丧失,回归服务本质刻不容缓。”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说。
专家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零售商迎来了数字化变革的机遇。能否重生,要看店商能否抓住零售业的内核,推动O2O升级,转型成为“无缝零售商”。
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种叫“热地图”的技术开始在苏宁各大门店铺开。顾客只要使用WIFI,在什么时间点、品类楼层、品牌柜台,甚至在哪款商品前逗留等信息就会被搜集。根据数据分析,苏宁会定期调整场地布局、商品的摆放等,对顾客做出精准定位和个性化的营销服务。
“过去工业经济时代,工厂生产什么,商家就卖什么。如今我们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将消费者需求精准告诉厂家,消费者需要什么厂家就做什么。”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孙为民说。
业内预计,各类电商、服务商、货品供应商与零售商的深度合作,将呈现更多体验、社交、生活服务和购物融合为一体的全新商业模式。
马云和王健林的1亿元豪赌,曾经掀起传统零售与电子商务谁与争锋的热议。这场“世纪赌局”,输赢判断为时过早。但更多的传统零售业正在闷头做事。银泰百货总裁陈晓东表示:“传统实体店如能在‘虚实融合’上创新,并将消费者体验的功课做到极致,他们自然会重返实体店的阵地。”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