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我科学家领衔太平洋海洋与气候评述被《自然》刊登

2015-06-18 09:40:41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图为胡敦欣院士(左)和蔡文炬教授(右)

图为吴立新院士。

人民网青岛6月18日电 (记者 宋学春 刘颖婕) 今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研究员领衔17位国内外海洋学家和气候学家合作撰写的“太平洋西边界流及其气候效应”评述文章在《自然》杂志正式发表。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表有关太平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评述性文章,也是中国在该杂志发表的首篇海洋领域综述文章。

应《自然》杂志邀请,胡敦欣院士、吴立新院士、蔡文炬教授等科学家经过18个月的努力,完成了这篇长达五千字的权威性文章。该文章系统阐述了有关太平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已有发现和成果,提出了新的假设,指明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太平洋西边界流是大洋强流之一,它通过热量输送可直接影响到全球最大的暖水团——西太平洋暖池,而暖池的变化又决定着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no/La Nina)现象的循环发生,进而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同时,暖池的变化会通过大气环流影响东亚的季风气候,特别是对我国的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有重要影响。

该文章指出太平洋西边界流在全球海洋环流系统和气候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并着重归纳、综述了近20年来通过现场观测实验在西太平洋的一些重要科学发现,例如:新几内亚沿岸潜流-NGCUC,棉兰老潜流-MUC,吕宋潜流-LUC,北赤道潜流-NEUC,新爱尔兰沿岸潜流-NICU等,这些潜流的发现改变了过去有关太平洋西边界流结构的传统认识。

该文章系统总结了近期有关太平洋西边界流与气候相互关系研究方面获得的一系列重要科学成果。研究表明,西边界流的强弱变化对气候变化(厄尔尼诺/拉尼娜)有重要影响,特别是,近60年来南、北赤道流分叉的南移对整个太平洋气候的影响巨大,引发黑潮加强的同时,向北的热量输送也在加强,对我国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另外,随着全球变暖,太平洋西边界流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印度尼西亚贯穿流-ITF,进而影响全球热盐环流传输带-GTHC和全球气候变化;太平洋西边界流影响暖池的热含量变化,进而影响东亚季风和澳洲季风,暖池热含量的变化可用于南海季风和我国洪涝、干旱的预测。

在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胡敦欣院士等第一次系统分析了太平洋西边界流北赤道流、北赤道逆流、棉兰老海流、新几内亚流等各分支流在厄尔尼诺/拉尼娜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特别提出西边界流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会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变化。同时,文章最后还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并呼吁进一步加强观测、过程研究和数值模拟,联合组织观测-模拟大型合作计划以解决尚存的科学问题。

  • 相关阅读
  • 我科学家发现控制山羊产羔数关键基因

    我科学家发现控制山羊产羔数关键基因---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通过构建文库和测序的方法,在山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组织中发现了一系列与山羊产羔数相关的重要基因,为利用分子育种方法提高山羊产羔数提供了新思路。...

    时间:03-27
  • 我科学家发现抑制艾滋病病毒新途径

    记者胡其峰28日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郑永辉研究员领衔的基础免疫创新团队近日发现了抑制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合成的新途径。...

    时间:09-29
  • 我科学家实现人脑意念操控机械

    我科学家实现人脑意念操控机械---中国首次用病人颅内植入电极意念控制机械手,成功完成高难度的肢体运动...

    时间:08-27
  • 我科学家成功让西北沿黄灌区重度盐碱地作物增产三成

    我科学家成功让西北沿黄灌区重度盐碱地作物增产三成---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持研发的西北沿黄灌区盐碱地改良关键技术近日研发成功。...

    时间:08-15
  • 我科学家破解H7N9感染人奥秘

    记者从中科院获悉,该院高福课题组在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跨宿主传播机制研究上取得新突破,阐明了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原因。...

    时间:11-28
  • 我科学家发现鸡肉品质相关新基因

      肉的品质是肉鸡最为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针对其遗传机理的解析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记者7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副所长、家禽遗传育种研究室研究员文杰领衔的科研团队近日在鸡肉品质候...

    时间:11-08
  • 我科学家发现新“疼痛基因”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刘静宇、姚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张学合作,成功揭示家族性发作性疼痛疾病的致病原因。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  疼痛是人...

    时间:11-04
  • 我科学家首次阐明维C如何精确调控基因修饰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人们熟知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能够通过调控基因修饰来影响细胞命运。这不仅是科学家首次阐明维生素C如何精确调控基因修饰,也证明该营养成分调控细胞命运的剂量效应,颠覆了学术领域内的传...

    时间:10-31
  • 我科学家探寻气候对粮食生产的作用

      记者胡其峰28日从中国农科院获悉,由该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唐华俊主持的国家973计划项目“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近日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的8篇论文同...

    时间:10-29
  • 我科学家揭示藏猪与家猪“基因密码”

      四川农业大学今天宣布,该校科研人员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已完成对藏猪特有高原环境适应性分子机理及家猪人工驯化、育种后的基因解析、对比,从基因组学领域有力证明人工驯养、塑造、改良家养动物...

    时间:10-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